应针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斗争实际和形势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制约法治能效的衔接问题和瓶颈难题,进一步疏通法治流程中的阻滞节点,全方位完善法治框架和实战机制,不断提升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合力、精细化水平和拦截打击效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接警止付效率,尽最大可能挽回受害人损失,公安部17日发布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报案注意事项,方便群众及时准确向公安机关报案。该注意事项提醒广大群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一是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二是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三是及时准确将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10月18日《人民公安报》)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可谓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们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严重危害已有了深刻认识,社会各界对防范打击这种违法犯罪活动也已经形成一定共识。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安机关到相关行业部门,一场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全面攻坚战已经拉开帷幕。然而,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具有隐蔽性、技术性强等特点,当务之急,除了要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坚定决心外,还要尽快理顺法治通道、提升打击效能和精细化水平、加强社会协作,不给犯罪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机。
近来,公安机关在迅速指挥侦破重大典型案件、连续组织跨境抓捕收网行动,密集发布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提示通告、公开通缉重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强力推进电信网络诈骗联合防范打击机制、机构建设,积极在全社会掀起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新高潮的同时,着眼侦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时阻断诈骗分子转移资金,尽力减少和挽回群众损失的实战需要和工作目标,不断构建完善打击机制、清理解决实战问题、疏通侦查破案通道、努力发动组织群众,最大限度地提升防范打击效能。
此次公安部及时发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报案注意事项,以便于群众及时准确向公安机关报案,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是一项便民利警的双赢之举。一方面,指导群众了解掌握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的报案方式和要点,有助于受害人在被骗后保持清醒和冷静,能够迅速、正确报警处置,从而提升群众的自我防骗能力,也是实实在在的警务便民举措。另一方面,受骗群众知道如何及时、正确报案并配合警方调查,可以减少和避免受害人因慌乱、盲目而造成的时间和资源浪费,从而贻误有利战机,影响警方第一时间掌握准确警情和快速反应,最大限度地提升紧急止付等应急措施的效果和侦查破案、追赃挽损的工作效能。
要彻底战胜并清除电信网络诈骗,既不能靠某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根本路径还在于依法严打、综合治理,在于发动群众、群防群治,走依法治理和社会共治之路。今后,应针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斗争实际和形势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制约法治能效的衔接问题和瓶颈难题,进一步疏通法治流程中的阻滞节点,全方位完善法治框架和实战机制,不断提升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合力、精细化水平和拦截打击效率。(王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