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社会治理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风险,创新已成为共识。创新既要敢于大胆尝试,也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在刚刚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小编发掘出6个创新样板,看看这些成功经验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创新关键词之一:联动融合
【样板】江西省南昌市西山万寿宫庙会传承千年,每年,成千上万的信众从全省各地涌向这里,最多时一天多达36万人。庙会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一直让当地党委政府如履薄冰。但是今年,庙会的安全问题不再让人纠结。
各个香团都由多少香客组成?有无犯罪前科人员?什么时间来?走什么路线?这些信息,经省综治中心协调调度、各地网格员充分摸底,西山镇综治中心做到了提前掌握。庙会期间,武警、公安、城管、消防、卫生等综治成员单位进驻镇综治中心,为庙会的安全有序保驾护航。
西山镇党委书记赵婷婷说:“这次庙会安保工作,我的体会是镇综治中心向上能够和省、市、区综治中心对接,向下能通过视频对各个村、社区进行指挥调度,横向能将各个部门的资源力量有效整合,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了发挥。”
【启示】通过建立全省统一的综治中心,江西省融合了横纵两条线的要素,提升了涉稳信息收集、治安形势研判、矛盾化解督导、应急处置调度的实战效能。
在社会治理实践中,风险跨界性、关联性空前增强,没有哪类风险不需要综合施策、没有哪个地方和部门不需要协调配合。因此,必须摒弃本位主义,强化全局观念,注重地区间的协作和条块的互补,增强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发力点】进一步落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注重设施联通、信息互通;以党建融合为纽带,推动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结对共建、交叉任职、活动共联,增强基层治理合力。
创新关键词之二:开放共治
【样板】2016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与公安部合作开发的国内首款电信诈骗公益查询软件——“工银融安e信”上线了。个人只需要下载“融e联”客户端,就可以随时对可疑汇款账户进行查询,如该账户已被公安机关列入黑名单,用户会收到谨慎操作的提醒,从而大大降低受骗概率。
早在2013年,工行就与公安部合作共建了百万级电信诈骗黑名单数据库,对所有通过工行1.7万个网点、10万台ATM机以及网上银行办理的汇款进行实时筛查,如发现收款账户为涉案黑名单即自动阻断。目前,工行还在针对电信诈骗账户多笔、大额异常转账、分流提现等犯罪特征,研发欺诈交易监测模型。
【启示】过去,社会治理靠政府包打天下,效果并不好。实际上,政府、市场、社会扮演不同角色,有着不尽相同的资源手段,政府要敢于放权、舍得放权、善于放权,善于利用市场的力量,激发社会的活力,从而形成三方的优势互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发力点】着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善于运用购买服务、项目外包、保险等方式化解矛盾、防控风险;加快培育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展。
创新关键词之三:人民民主
【样板】以往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房产价值的评估是容易诱发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房屋评估公司都是由政府指定的,评估公司给出的评估价直接决定拆迁户最后能拿到多少钱。这其中会不会有暗箱操作?居民们往往不放心,一旦补偿达不到心理预期,很容易产生对抗情绪。
如今在南昌,房屋评估公司由居民自己选择。居民可以先自发推荐多家房产评估公司给政府,由政府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居民投票选出两家公司来。这两家公司按照相关规定,背对背估价,哪个价格高,就选来作为补偿标准。
【启示】变“少数人说了算”为“与群众商量办”,南昌的做法充分发挥了民众的自治作用,理顺了公众诉求和政府行政之间的关系。社会治理是亿万人民的公共事业,只有“依水行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才能真正激发起群众的创造精神、责任意识,形成共建共享的格局。
【发力点】多方搭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和渠道;创造有利于人民参与的组织形式;对征地拆迁、公共设施建设、重大项目上马等,通过举行民主恳谈会、议事会、听证会的方式,增强群众的认可度;完善网络民意收集机制、协商互动机制,把不同的合法利益诉求纳入有序化、制度化轨道。
创新关键词之四:法治
【样板】河北省廊坊市政府各部门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汇总后,形成了2800多个权力事项和1500多个责任事项,交由市政府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也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才能实施,施行的第一年里,廊坊市政府共有400多件决策事项经过了合法性审查,其中有标的额上千万的行政合同,有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的涉法事务,也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不断强化法治意识,纷纷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公众参与等制度,对行政决策权进行刚性约束,预防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矛盾。
【启示】实践证明,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当法治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和行为模式时,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发力点】法无规定不可为,要通过健全的法治管住任性的权力;通过个案的依法处理,为社会确立是非标准、明确行为底线;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善于以典型个案依法处置为突破口,发挥好引领作用;善于运用民事法律手段,改变过去过度依赖行政、刑事法律手段的情况,以较小成本取得较好效果。
创新关键词之五:大数据
【样板】2014年7月起,在众多互联网企业的支持下,贵州启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设,这是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数据整合管理和互通共享的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公安、交警、消防、医疗等部门的联合执勤,提高了统一指挥、快速反应、高效决策处置能力。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贵阳市有效解决了省会城市常见的交通拥堵、治安、信访、戒毒等众多社会治理的难题,实现了平安建设弯道超车。
【启示】大数据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的贵州省可以做到的,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做到。要充分借鉴贵州做法,把大数据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推进职能优化、机制变革,提升社会治理的层次和水平。
【发力点】尽快建立科学的数据标准体系,解决内外融合难、上下对接难等问题;善于对数据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揭示事物内在关联性,推动由事后追溯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把科技革命与机制变更相融合,进一步激发创造力。
创新关键词之六:基础制度
【样板】实名制体现了行为自制、责任自负的法治原则,是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一招。2012年,火车购票实名制全面施行。当时,有很多不解的声音,认为火车不同于飞机,火车实名购票既不方便群众,又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实在是小题大做。然而,实名制施行四年来,乘客切身感受到,车票没过去那么难买了,“黄牛”现象销声匿迹了,而且列车上的违法犯罪大幅减少。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中比较棘手的电信诈骗、涉众型经济犯罪、物流寄递危险物品等问题。之所以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就是公民身份信息核查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的结果。
【启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国家各领域基础性制度的建设,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对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针对网络、手机号码、购票、物流寄递实名制等一系列规定的出台,为加强社会治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力点】推动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信任根制度建设,促进诚信社会建设;保护企业、公民合法财产的产权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规范涉嫌违法企业和人员财产处置程序,着力解决随意查封扣押冻结合法财产等问题。(王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