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减灾行动》发布
我国自然灾害综合防御水平提升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减灾行动》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着力加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监测预警、科技支撑、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和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自然灾害综合防御水平不断提升。
据介绍,我国加大了对防汛抗旱、防震抗震、防风防潮、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等防灾减灾重点工程设施的投入,工程设防水平明显增强;进一步加强了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机制,增加监测站网密度,不断优化监测布局,提高灾害监测预警水平;注重发挥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搭建科研平台,推进灾害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
“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年均造成3.1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5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900多万人次,倒塌房屋近70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70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800多亿元。与2001—2010年均值相比,“十二五”时期中国年均因灾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减少86.7%、22.6%、75.6%、38.8%、13.2%。(潘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