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做充实而有光辉的法律人

2016-10-12 10:18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西政校训为——“博学笃行、厚德重法”。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一种大学文化,是一所高等学府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是学风、教风、校风的集中体现,成为凝聚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西政校训“博学笃行、厚德重法”,既汲取了传统文化典籍的精粹,又具有时代气息。

  博学笃行取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博学,强调求知要突破界域;笃行,强调实践要恒守初心。《西南政法大学章程》第4条规定:“学校巩固发展法学学科的传统优势,协调发展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工学等学科,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以法学专业为例,法学是一门价值先导的、逻辑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同学们必须学会从社会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必须学会将“生活中的法”与“书本上的法”相结合。价值理性、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三位一体,应该成为志存高远的学子们的基本品格。当然,不仅法学专业,而且包括其他各专业,西政学子都应兼备这三种理性。唯有此,方能锤炼出具有鲜明西政特色的卓越品质。

  “厚德重法”融通“德”与“法”这一对古典范畴,精准地凸显国家与社会治理智慧。“厚德”出自《易经·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重法”,出自《荀子·君道》“隆礼重法,则国有常”。所谓“厚德”,崇奉以人为本的道德追求;所谓“重法”,关注信仰与捍卫法治的骨力和勇气。所谓“厚德重法”,就是要以“厚德”实现“修身齐家”,以高尚道德处世;要以“重法”实现“治国平天下”,在治国理政中彰显勇敢担当和坚韧持守。

  博学笃行使人充实,厚德重法使人光辉。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作为西政人,务必牢记并践行西政校训。

  要有充实而有光辉的志向

  有志者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梁启超在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中深情地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同学们的远大志向应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时代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惧困境,迎难而上。

  毓才楼大厅展出了从西政走出的中国大法官、中国大检察官以及部分杰出法学家校友,他们都有过艰苦卓绝的成长历程。想当年,他们来到歌乐山下、嘉陵江畔,在高远志向的激励下奋发有为,最终齐家报国,事业有成。

  要有充实而有光辉的定力

  30多年前,在我刚考入西政时,1981年秋天,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全国人民激越沸腾,喊出了“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

  今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在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再次走上世界之巅。正如郎平教练所言,“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并非胜利了才有。实际上,几十年来中国女排也曾一度陷落谷底,但可贵的是,她们永不放弃,面对强敌,毫无惧色。她们的坚强定力,放之四海而皆准。

  要有充实而有光辉的心态

  古希腊有句箴言,要“认识你自己”。《道德经》上也有一名句:“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也就是说,不刻意表现自己,德行反而更加明显;不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是非反而更加清楚;不自以为功高盖世,反而更能显出你功劳卓著;不自我傲骄,反而更能显出你良好人品。“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这正是一种低调务实的风格和智慧。

  “充实而有光辉”的心态,体现为对价值和精神的珍视。大学之大,不仅要有大师,要有精湛的学术,更要有以价值为核心的精神以及以精神为核心的文化。

  “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西政校训和“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必须做“充实而有光辉”的合格西政人!(付子堂)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