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江边上登高远眺,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阵与成片的绿地、浩荡的大江,共同构成一幅壮美的城市画卷。对公安机关而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一系列全新挑战。面对新挑战,从哪里入手、该如何解决,既需要智慧更考验勇气。
2015年以来,江西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全力推进“四项建设”,坚持创新为引领,努力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了基础信息建设、警务实战能力、执法规范水平、队伍作风形象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让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
盘活源头——
加强基础信息化建设把数据威力最大化
今年9月14日晚,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辖区某小区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被盗物品总价值超过100万元。民警连夜通过“全警情录入”平台将全市类似案件进行串并,经多警种线索比对,第二天即成功串并两起案件,锁定两名犯罪嫌疑人,并很快将其抓获。
红谷滩分局民警如今高度的工作效率,得益于分局新近成立的“高科技”合成作战中心——
值班长室、图侦工作室、情报研判室、网侦工作室和技侦工作室“五位一体”,引进猎鹰结构化软件、视频信息库、图像分析软件、基站测试仪、手机画像、人像比对等专业技术软件和设备,结合“全警情录入平台”、移动警务终端和专职巡逻大队进行合成作战,为整个警务实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近年来,江西警方全面实施“数据强警”工程,深入推进“全警情录入”工作,不断强化数据整合应用,在基础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把数据的威力最大化。
强化顶层设计,基础信息化由上至下强力推动。去年年底以来,江西省公安厅制定出台了《江西省公安信息化建设大纲》等文件,确立了“六大体系、七大应用”的总体框架,确定了104项具体建设任务,为全省公安信息化中长期发展确立了方向标和路线图。
依托“全警情录入”平台,江西警方全面升级信息化水平。在各种规章制度、监督倒逼机制推动下,目前全警情录入已成为全省民警的工作习惯,基本解决了警情数据录入不全、统计不实、走向不明的问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警情数据库,为执法规范、精准打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江西省公安厅还创新建设了“数据超市”和“应用超市”,打通省公安厅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与11个设区市的数据对接,整合汇聚了25家单位的社会数据;全面启动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建设,打造包含12个应用系统、52个应用工具集的实战化“应用超市”,真正将信息化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机制创新——
打造“反应快、打得赢”警务实战化新格局
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讲究“兵贵神速,战之必胜”。
反应快、打得赢,江西公安快速高效、敢打必赢的作战能力,不仅得益于坚实的信息化手段,更来源于一系列警务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
2015年以来,江西省以健全情报预警、网络舆情监测、指挥调度、应急联动、打击犯罪、治安防控、视频监控、保障服务等高效警务运行机制为手段,以提升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为目标,大力加强警务实战化建设,实现了打击的精确化、常态化,防控的动态化、立体化,处置的及时性、有效性。
为实现快速打击处置,高效的指挥机制不可或缺。江西警方按照“快速高效、以快制快”的原则,制定出台《江西省公安厅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工作规范》《江西省警情分色预警操作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建设完善扁平化指挥机制。
为应对紧急突发情况,他们着力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江西警方从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区域警务合作、加强应急力量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了各级公安机关应急处突能力,在实战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提升侦查办案能力,构建专业化打击犯罪机制是必然的选择。近年来,江西警方从建立大侦查格局和精确化侦查办案模式、提升科技化办案水平、推进刑事技术网上信息作战等方面切入,建设刑侦网上作战平台、优化侦查部门专业机构设置、推动重大案件现场勘查“三联”机制等,实实在在提升了专业办案力量。
为强化治安防控能力,他们全力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机制。江西警方加强巡逻防控、健全巡防工作机制、加强动态人口和行业管控,通过落实网格化巡逻机制和巡控布警机制,规范细化各类管控措施,有效提升了社会面治安水平。
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要求,江西各级公安机关狠抓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应用和管理,布下全省视频监控“天罗地网”;为构建实战化保障服务机制,省公安厅抓住警力、装备、训练、纪律四个关键点,大力加强警力保障、实战警务保障、实战训练和培养保障等体系建设。
以机制挖掘警力,通过创新提升战斗力,江西公安建设“反应快、打得赢”警务实战化新格局势如破竹。
法治引领——
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法治公安队伍
着装整齐、装备齐全、说话严谨、程序到位、全过程记录……如今,江西老百姓注意到,公安民警在执法办案时,无论事情多么紧急,该带的装备一定会带上;无论事情多么简单,该履行的手续一个都不会少。
细化制度规范,加强学习培训,严格执法管理,完善内部外部的执法监督机制,江西公安从多个维度切入,实现了民警执法规范化程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为完善执法办案规范,江西省公安厅联合其他政法部门出台了《刑事执法工作联席会议规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解决基层执法问题开辟了重要渠道;
分3批对公安机关管辖的57个常见罪名制定了证据规范,养成民警用证据说话,凭证据定案的习惯;
为适应刑事诉讼法新要求,完善了《刑事案件指定管辖办理规定》《刑事案件证人保护工作规范》等一批行之有效的规范,为执法提供具体操作指引,防止因法律规定不细产生执法漏洞。
连续3年,江西警方开展了规范现场执法行为的活动,制定了《江西省公安机关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暂行规定》《江西省公安机关执法要诀》,有效解决了现场执法中警容不严整、态度不文明等源头性执法问题。
要让纸面上的制度规范“入脑入心”,必须强化学习培训,严格执法管理,真正使警务规范作为民警的日常养成和行为习惯。数据统计显示,自2013年以来,江西各级公安机关组织党委中心组学法活动1100余期,参学领导干部1.5万人次。江西省公安厅还创建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教育引导厅机关领导干部养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处置重大案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在省公安厅的带动下,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建立了相应制度,定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中学法活动。为推动法律业务学习迈向实战化,江西公安还创新了“全警学习、全面普训、随机摇号、技能比武”的警务实战训练机制。
目前,江西各级公安机关普遍成立了考试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在此基础上,省市县公安机关还出台了鼓励民警参加执法资格高级考试和司法考试的奖励、激励政策。
来自群众的监督反馈,也促进了民警的执法水平在阳光下成长。利用江西省公安厅互联网办事大厅的报警结果查询平台,群众可以针对不满意的情形向督察部门进行投诉,通过内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从源头上防范了一些执法不规范问题的发生。
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是贯穿江西公安工作始终的原则和思路。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江西警方走出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双轮驱动——
深化队伍管理改革推进正规化建设打造过硬公安队伍
打造过硬公安队伍,精神锻造是应有之义。江西公安充分运用红色教育资源,把思想教育摆在队伍建设首位,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特点,准确把握民警的思想脉搏,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吸引力、实效性,将“忠诚”烙印在民警的灵魂深处,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江西公安机关紧盯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目标,以充分调动民警积极性为核心,以“组织管理、实战训练、纪律作风、职业保障”为重点,深化队伍管理改革与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双轮驱动”。
打造过硬的公安队伍,高质量训练永远是一个重要课题。
今年7月,随着省公安厅第15期实战训练考核活动结束,为期2年半的江西省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技能“大轮训、大考核、大比武”活动圆满收官。
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大轮训大考核大比武活动迄今为止已举办专项培训班近千期,培训民警10万余人次,全省近4.8万名民警全部完成轮训考核,实现了江西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史上的重大突破。
轮训考核的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运用、延伸。江西省公安厅决定在2016年陆续开展治安、刑警、交警等警种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延伸警务实战技能训练考核活动效果,推动全警实战能力和执法执勤水平。
围绕基层一线实战需求,强化“训”与“战”的良性互动,江西省公安机关用2年的时间集中对2010年以来招录的万名新警进行了全面轮训,定期组织举办全省县级公安机关局长政委培训班、新任处级干部培训班等,有效提升了民警履职能力和实战水平。
为深入推进组织管理职业化,江西公安完善了干部管理制度,推进民警招录改革,各层级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并于2016年首次面向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录664名民警工作,健全完善了招录培养机制,“专业人才引进难、公安院校毕业生入警难、边远艰苦地区招警难”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在深入推进队伍纪律监督制度化的同时,江西公安为推进职业保障规范化,推动实行了夫妻异地分居民警“团圆计划”等工作,把从优待警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完善了民警心理咨询疏导服务和危险干预机制等关爱民警新举措,切实提高了民警职业风险保障水平。
秋风中的赣江河畔,风光旖旎,桂花飘香。江西公安多年来深入推进四项建设结下的累累硕果,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了平安就在身边,秀美江西将更加平安。(孙军 陈希 林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