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银行工作人员开展人证一致性核查时难以辨别身份证是否失效以及丢失或被盗身份证容易被冒用等问题,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黄明6日表示,公安部已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并于近日上线试运行。黄明说,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具备数据实时更新和动态维护功能,通过社会各用证部门和单位联网核查,实现所有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即时失效。(10月7日《新京报》)
身份证遗失或者被盗,被冒用而带来巨大损失,已成为公众权利之痛和治理之难。今年9月,河南省商丘市一名初中体育老师却因身份证丢失,被人拿去冒名创办了一家企业,结果欠下59万元的巨额债务,已被债权人告上法庭。类似这样“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案例还有很多,也是促成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上线运行的主要原因。之前,由于失效身份证的信息无法查核,使得冒用情况很难被“技术性发现”,从而给了冒用者可乘之机。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的使用,在技术上不失为“一场及时雨”。
不过,身份证遗失或者被盗只是一个方面,强化失效身份证信息也并非治本之法。身份证被冒用的关键,还在于审核机制未能发挥作用,使得个人信息的使用真实性未能得到保护。如果司职把关之责的公共服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自身的责任,那么有无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的辅助,都没有实质性意义。
为了能领取超市的免费洗衣粉,且每张身份证复印件只能领取一袋,江苏的一位老人家将自己儿子、儿媳的身份证复印件也交给超市促销人员,可让这位母亲想不到的是,她的儿子、儿媳今年准备贷款买房时发现,他们名下有四张信用卡,而且还多次透支逾期不还,已被纳入黑名单。从这个案例不难发现,仅仅是被身份证复印件流传了出去,就被拿去办理了四点信用卡而透支不还,如此看来,在个人信息被冒用上,身份证原件并非唯一要件。
然而依照法律的规定,办理银行卡尤其信用卡理应由本人亲自到场,并表达真实意愿。同时办理之后,发卡行的总部还要根据所留存的电话进行回访。然而大量身份信息被盗用以用于办理信用卡,跟银行的把关不严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一些银行据此违规操作,以增加发卡的数量。其他如办理税务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和注册企业等业务,若是“人证核对”的机制发挥了作用,冒用在审验之下难有机会,公共服务和管理机构能够为个人的信息安全把好关,那么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只是一种工具化存在,其效果的好坏还需要责任兜底,否则再好的技术手段也只能沦为摆设。从目前来看,补强技术只是一个方面,如何基于责任为底而完善保护机制,让把关者真正扮好“守护人”则至关重要。对症下药,实行责任连带是必不可少的要件,让“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得到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才能达到“精准而有效”的低限要求。国外的经验是“立法为本”,通过法律来为各方责任划定一个界限,中国式信息保护要得到落实,给权利定规矩,让以公共责任为基础的保护机制先发挥作用,才是最终的治本之策。(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