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席龙干了16年城管、查了16年渣土车,有些被查的车主都成了老面孔。可是每查一次,李席龙都会郁闷一次。
“把渣土装得跟个小山头似的,在车上冒尖。”李席龙说,每次罚个两三百块,车主跳上车,扬长而去。下次照样超载撒漏,根本管不住。
作为执法者的李席龙,甚至还有几次“被执法”的经历:有一回李席龙带着人和交通部门共同查住了一辆渣土车。车主跳下车,赶忙把李席龙拉到一边。“求你们赶紧罚我,快给我开个罚单。”这位车主主动认罚。李席龙开了罚单,车主把罚单揣兜里就上车溜了。
还有这样的“怪事”?“以前治理渣土车,城管管渣土撒漏,交通部门管超载超限,国土部门管偷土偷砂,可谁都管,谁都管不彻底。”李席龙坦言,被交通部门抓住要成千上万的罚,城管只能罚几百块,一事不能两罚,自然就找罚钱少的那一家“选择性执法”了。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李席龙从青岛市黄岛区的一名城管变成了综合执法工作人员。改变的不只是名称,更是实实在在的手中权限。
拿治理渣土车来讲,现在的综合执法工作人员集合城管、交通、国土所拥有的执法权限。李席龙上路执法,如果再遇到渣土车违规违法,可以“数罪并罚”,如有撒漏、超载超限,处罚一个都不能少。屡治不改的渣土车从90%不进行运输封盖,到现在基本全部封盖运输。
这一切得益于青岛已全面推进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一支队伍管全部,集中力量“办大事”。
青岛在辖区内黄岛区、胶州市试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城市管理领域分散的执法权,变“多头执法”为“一专多能”,成立一支综合执法队伍。2014年11月,黄岛区新成立的综合行政执法局,集城市管理、国土资源、文化市场、海洋渔业、交通运输和旅游市场等6个领域,共计1402项执法权限,集中统一行使执法权。如今,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正在青岛各区市有序推进。
“非得这样改不可!” 黄岛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波说,以前执法部门权责交叉不清,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甚至推诿扯皮。“现在一个局执法,遇到问题你不去,那就是失职,就要被追责。”
改革并不是把所有执法权限拢到一起。“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容易产生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矛盾突出、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的,且对检测、鉴定等技术支撑要求较小的执法权限进行整合。”青岛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武进军说,比如,对检测、鉴定技术要求非常高的执法权限仍要放到原来的部门。
改革增强了基层执法力量。“小摊贩占道跟你‘打游击’,你去管,他跑了;你走了,他又回来了。”胶州的一位“老城管”坦言,“现在,几百人的执法力量整合到一个局,劲儿往一处使,就有足够力量在基层进行日常巡查。”这位“老城管”边说边伸出右手比画着,“五个指头握起来,就成了一个拳头,执法更有力度了。”(潘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