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申办流程、减免申请材料,更好服务外国人办证
上海自贸区“单一窗口”整合20余项业务
自今年1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自贸区分局会同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外国人证件业务“单一窗口”,对居留许可证、就业证、专家证实施“一窗式”受理、一并予以发证的办理新模式以来,截至目前,已整合了外国人居留许可、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办理等20余项业务,办证260余起,办结时间较原来分别办理明显缩短。
“三窗合一”让外籍人才“少跑路”
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是上海自贸区为完善外籍人才服务而引入的综合配合项目。筹建过程中,外籍教师的工作许可、专家证和居留许可等证件需要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国专家局、公安局三个部门“折返跑”,有些申请材料还必须重复提交。“单一窗口”开通后,相关证件一并办结。该校工作人员不禁感叹:“以前还以为不同证件要去不同部门,办好至少要大半个月,真没想到这么方便!”
针对企业外国人办证需求,自贸区把原来分属于公安、人社、外专3个部门的外国人证件业务进行“三窗合一”,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申请、一并办结”。“单一窗口”简化申办流程、减免申请材料、加强跨部门信息的集约运用,原来必须分别提交的多项材料,现在无须重复提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优化流程”让办证服务“更便利”
艾瑞克先生的新公司诞生在即,许多证件亟需办理。近日,他来到自贸区分局的出入境办证大厅“单一窗口”,递上一沓材料,工作人员一边审核材料,一边在办证系统内键入相关信息。在得知下次再来时两个证件能一起领取,艾瑞克赞叹道:“这真是一次非常便捷的体验。”
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享受到“单一窗口”带来的便利体验,但他们不知道,这份便利是多个部门间紧密协作、优化流程的结果。在艾瑞克离开后,窗口工作人员迅速对他的申请进行分工流转,使原来申请人的“来回跑路”,变成了现在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办理”。为更好地服务群众,窗口民警主动学习业务领域知识,管理部门逐一规定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并精心制作了《办事指南》和《实用攻略》,指导申请人更高效办理证件。目前,“单一窗口”已经形成了多部门协同运作的框架体系,落实了有人员、有系统、有规范、有机制、有培训的日常运行保障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把麻烦留给自己、把便利留给办证人。
“复制经验”让创业环境“更优良”
“单一窗口”既是一个高效率的服务平台,也是一个“寓管理于服务”的监管平台,公安、人社、外专部门在这个平台上密切协作,加强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有效避免了原来居留许可、就业证、专家证的信息不同时变更、注销等情况的发生,从机制上、源头上强化了后续监管。下阶段,自贸区的外国人证件业务“单一窗口”将与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同时运行,使人才、资金、货物的流动更好地结合起来,企业可以“区内事区内办、足不出区”办理相关业务,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服务链。
自贸区“单一窗口”的运行经验已被中央和上海市政府纳入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范围。目前,长宁区在临空产业园区设立的“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已经投入运行,通过复制“单一窗口”的运行经验,该区域的外籍人才服务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吴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