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信业及互联网的发展,俄罗斯电信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而且骗子们手法多样,令普通百姓防不胜防。近年来,为有效遏制这一局面,俄从立法、执法到规管电信运营商等方面多管齐下,严厉打击电信诈骗。
近年来,俄罗斯电信诈骗显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主要的诈骗手段有以下几种:
第一,短信诈骗,骗子会假装成受害者的亲友给目标手机发短信,称自己遇到困难要求紧急汇款。
第二,电话诈骗,骗子会直接打电话,谎称自己在网络注册时输入错误的电话号码,并索取银行验证码,一旦泄露,受害者的银行卡将被盗用。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俄罗斯工作时间不长,类似的电话接了至少3次,可见此类手法的猖獗。
第三,中奖诈骗,骗子会谎称“您在某某公司中奖,需要身份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以领取丰厚奖金”,诱导受害人一步步落入设计好的陷阱。
第四,链接诈骗,用户在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时,会弹出链接或直接锁屏,让用户输入手机号、验证码解锁,实际上这都是骗子们套取用户银行信息的手段。
第五,语音诈骗,随着科技的进步,骗子们的诈骗手法也日益提高。俄《消息报》披露,目前骗子用语音机器人冒充银行给用户打电话,很多人误认为是银行系统的自动语音功能而受骗,遭受巨额损失。
第六,钓鱼网站,骗子模拟银行、政府机构网站,骗取用户个人信息,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其实,简单分析诈骗分子的手法发现,无论内容如何变化,骗子们都离不开利用民众“贪小便宜”和“思想麻痹”这两种心理。此间法律专家认为,当前俄经济形势严峻,民众生活压力增大,为诈骗分子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统计资料显示,诈骗分子每年使用各种方法从俄罗斯手机用户的账户上骗走的金额高达3亿美元。俄移动运营商同样在这一过程中遭受巨额损失。针对电信诈骗猖獗的现象,俄近年来不断通过立法、执法及电信运营商提醒等手段打击电信诈骗行为。
首先,在立法方面,为保护手机用户的利益,俄国家杜马通过了电信法修正案,要求手机用户从2014年开始必须建立独立账户支付附加内容服务费,其核心目的就是防止手机用户银行主账户可能因关联而遭受的诈骗损失。俄《保障电信网络安全标准》中明确规定,“根据俄联邦现行法律,用户可通过网络服务来采用特殊的安全保障机制及网络认证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其次,在执法方面,俄罗斯在内务部设立专门负责反电信诈骗的局级单位,一方面负责打击电信诈骗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主页、媒体等宣传渠道向民众介绍诈骗的招数,并提供实用的防范措施。
再次,在电信运营商方面,为保障用户权益及自身利益,电信运营上一方面会要求用户在进行资金转账的过程中进行补充操作或通过验证码确认;另一方面会定期向所有用户发送“不要向任何人透露验证码及个人用户信息”的提醒短信。(张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