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道题:强化在校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试题:
如果接到自称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发放助学金和租房补贴的电话,并且对方能够准确说出你的姓名和院系,你会如何回答?
选项:
A、好的,按照对方说的操作
B、骗子,直接挂掉
C、问对方发放助学金或者租房补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
警方解析:
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发放助学金和租房补贴的诈骗手段已经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知。警方提醒广大学生,接到此类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自己没有申请过,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是不会主动来电要求办理的。
试题:
如果收到期末考试成绩查询短信、银行卡扣费提醒短信、重磅八卦短信等各种名目的短信后附有一条网址链接,你会怎么做?
选项:
A、很感兴趣,点开链接
B、骗子!不点开,直接删除
C、不直接点开附有的链接,但是会登录官网核实、查看
警方解析:
不明号码发来的各种名目的链接是大学生们防范意识最低的,只有32%的大学生能够意识到这是一种诈骗手段。为了方便记忆,大部分人在不同的APP上使用的都是同一套用户名和密码,这就增大了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等手段窃取用户名和密码实施网络诈骗的可能。这条链接其实隐含有木马病毒,它最大的用处是拦截银行卡取款时收到的验证码。一旦获得验证码,盗刷金额只取决于你卡上有多少钱。
试题:
如果想兼职赚点零花钱,你会选择网络刷单这一途径吗?
选项:
A、会
B、不会
警方解析:
“刷单骗局”是大学生们表示最意想不到的,约有61%的大学生曾经试图通过刷单兼职赚取零用钱。警方提醒广大学生,在所有涉及大学生的网络诈骗案件中,网络刷单骗局高居榜首,随便搜索一下“网络刷单骗局”,满屏都是血泪教训。
试题:
你是否在一些不熟悉的网购平台或微商处参加过朋友圈“集赞”送奖品、拼团买水果、付运费免费送球拍等活动?
选项:
A、有
B、没有
警方解析:
很多“集赞”活动都打着免费的旗号,但兑现时仍有各种消费,不少往往是“空头支票”,兑现难度很大,还容易泄露个人信息,买到假货;拼团买水果也是套路,一般拿到手的水果大都是不新鲜甚至快要腐坏的,但这样的水果即便退货往往也会门槛很高。警方提醒,网购一定要选择正规网购平台,拥有比较完善的售后维权机制。
试题:
如果有人给你一笔钱请你用自己的身份证帮他办理一张银行卡,你是否会同意?
选项:
A、会
B、不会
警方解析: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警察在此类诈骗案件发生后不能要求马上冻结资金,不是有卡号吗?事实上,骗子成功骗得钱款之后就会立刻将资金拆分到不同的银行卡,有的甚至要拆分三到四级,而这些卡的开户行往往来自全国各地。骗子行骗需要大量的银行卡,警方提醒广大学生,不要为了一点办理费而随意帮陌生人办理银行卡,有可能成为通讯网络诈骗的“帮凶”。
试题:
如果你接到系主任或辅导员的电话,让你明天去他办公室一趟,你的回答是?
选项:
A、好的,准时到
B、骗子,直接挂断
C、请问你是××系的××主任吗?(随口编一个虚假的系名和姓氏)
警方解析:
对于许多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对老师的信任几乎是一种本能。犯罪嫌疑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特点,实施诈骗。有些学生也许心有怀疑,试图求证,可对师长本能的敬畏之心下又不敢贸然开口。
试题:
如果你在网上预订了一张火车票,随后接到电话,告知你交易出现问题,需要申请退款,并随后发送了一条含有退款链接的短信,你会怎么做?
选项:
A、随手点开链接,按指令操作
B、骗子,不理会
C、登录铁路部门或航运部门官网求证或电话核实
警方解析:
这也是一种大学生经常遇到的通讯诈骗类型,对于这样的手段防范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登录官网或是电话求证,交易是否成功、是否需要退款便真相大白了。
试题:
如果有同学跟你推荐某款不知名的面膜,让你加入一起在微信朋友圈售卖,并告诉你收入非常可观,你会怎么看?
选项:
A、心动,可以赚点零花钱
B、不相信,不加入
C、先在网上搜索这个品牌的面膜,看看实际价格和销售前景如何
警方解析:
一定要注意区分微商和变相传销的区别。微商传销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定会变相收取“入门费”,也就是需要先“拿货”。陷入微商传销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难以自拔,可它实际上就是个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