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最高法公布非刑事司法赔偿解释 精神损害纳入司法赔偿

2016-09-08 12:41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周亚强
字号  分享至:

  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近日,最高法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据悉,该《解释》首次规定了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同时将“违法行为保全”纳入可赔偿的行为范围。

  《解释》规定,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执行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办负责人解释说,国家赔偿案件除了行政赔偿、刑事赔偿案件以外,还包括仅以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案件。

  与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中行使职权相关的赔偿案件,实践称之为“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

  “非刑事司法赔偿以财产损害赔偿为主,但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侵犯公民人身权的,也应当对人身损害予以赔偿。”上述负责人表示。

  《国家赔偿法》规定,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侵犯人身权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未明文规定适用于非刑事司法赔偿。

  “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实施违法拘留,殴打、虐待等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造成的损害后果有可能不亚于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的损害后果。”上述负责人说,如将非刑事司法赔偿排除在精神损害赔偿条款的适用范围之外,就会背离国家赔偿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立法初衷,故《解释》将“精神损害赔偿”首次引入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完善了国家赔偿法精神损害的适用范围。

  根据《解释》,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中,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造成精神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规定,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国家赔偿法》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以及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时,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解释》规定,法院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出现上述行为时,适用上述规定予以赔偿。(孟亚旭)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