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在甘肃调研时强调
弘扬人民司法传统 深入推进司法改革
8月24至26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甘肃调研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承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4日中午,周强在舟曲出席民族法制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后即驱车来到迭部县法院。迭部县位于青藏高原边缘,两年前周强曾来这里调研,当时法院大楼破旧,办公条件简陋。在最高法院和甘肃省委大力支持下,迭部县法院今年建成新的审判业务大楼并投入使用,各项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看到法院面貌焕然一新,周强高兴地勉励干警,要更加努力工作,为藏区群众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中级法院,周强了解到,针对当地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的情况,法院利用巡回审判车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受到群众欢迎。周强赞许地指出,“马背上的法庭”、“炕头法庭”这些好传统不能丢,要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宗旨,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因地制宜开展有针对性的司法服务,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
兰州市安宁区法院是甘肃司法改革试点法院,25日上午,周强在该院考察了司法改革、审判执行等工作情况。安宁区法院以审判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积极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法官责任心明显增强,审判质效得到提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展板前,周强谆谆告诫:“司法改革越是深入推进,越是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放权不等于放任,要把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监督问责与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改进司法作风,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出色业绩体现司法改革成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25日下午,周强来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庆阳考察调研。庆阳市中级法院前身为1943年成立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法庭,镌刻着毛主席给马锡五的题词“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石碑矗立在审判楼前,昭示着人民司法的历史传承和光荣传统。在庆阳中院,周强听取工作汇报,与干警们座谈交流,寄语法院干警要传承历史经验,铭记优良传统,坚持开拓创新,推动人民司法事业不断发展。庆阳法院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庭审网络直播、网上办公等深入开展。在西峰区法院后官寨人民法庭,看到法庭干警可以通过信息化网络方便快捷地办案办公,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服务,周强高兴地说,信息化拓展了司法为民空间,提升了审判工作质效,要继续坚定不移加大力度,促进信息化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在信息化条件下推动司法为民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努力创造出新的经验。
26日上午,在“刘巧儿”案件发生地华池县,周强来到华池县法院悦乐人民法庭看望慰问干警。周强查看法庭工作台账,与干警亲切交谈,询问工作、生活情况。周强勉励干警,要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周强仔细观看展览后指出,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背景下,继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对于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最高法院将加强指导,进一步发挥陈列馆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全国法院广大干警的培训基地和人民司法传统的红色教育基地。
调研期间,周强在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座谈会,与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进行座谈交流。在听取甘肃高院院长梁明远工作汇报后,周强表示,甘肃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在推进司法改革、解决执行难问题和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对甘肃法院工作,最高法院予以充分肯定。
周强强调,要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产权保护,依法妥善处置僵尸企业,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要深入推进司法改革,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改革任务。要坚决打赢“两到三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综合施策、多管齐下,以钉钉子精神扭住不放,确保实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智慧法院”,促进司法工作智能化,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法官办案,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要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审判工作水平,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泽巴足等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