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司法改革 增强群众获得感(改革调研行)

2016-08-05 09:30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判决遭报复、办案受骚扰、与领导“一言不合”直接被调离岗位……今后,法官、检察官有望摆脱这些“糟心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制度,为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落地扫清障碍。

  据了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司法改革以来,全国已产生入额法官24035名,“谁办案谁负责”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司法责任制改革成效显著。试点法院检察院回归办案本位,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流动趋势明显,一线办案力量增加20%左右,85%以上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得到确立,院庭长一律不再签发未参与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审委会、检委会讨论案件数大幅减少。

  办案质量效率稳步提升,人均结案数、当庭宣判率上升,上诉率、发回改判率下降,实现“双升双降”。改革的成效还体现为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试点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获得的赞成票达到新高,一些试点省市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下降30%左右。

  “坚定不移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开展”。7月18日至19日,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在吉林长春召开,经过两年试点的司法责任制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与司法责任制相配套的其他改革也渐次推开,取得成效。7月25日,记者在最高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看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002.9万件,首次突破千万件。“案件量的增长说明老百姓通过打官司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通畅,这得益于去年5月实施的立案登记制改革。改革降低了诉讼门槛,让‘立案难’成为历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卫东说。

  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发布,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速度加快、力度更大。截至7月25日,最高法已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465.93万例;累计限制449.27万人次购买飞机票;限制141.15万人次购买列车软卧、高铁、其他动车组一等座以上车票。20%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履行了判决义务。

  目前,司法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速度和深度向前推进,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充满获得感。(徐 隽)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