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响起,打破了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的宁静,各班主任老师在指定岗位,引导教室及楼内学生快速疏散,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弯着腰,用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沿着学校教学楼指定楼梯口快速前进,有序撤离到学校操场的安全地带。几分钟的时间,全校师生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然后各班整队由班主任清点人数后马上向负责人汇报,确认学生是否全部疏散出来。路线明确,行进有序,遵守安全纪律,整个疏散现场井然有序,像这样的应急演练,沈那中学每月都会举行一次。
沈那中学老师介绍说:“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学校结合实际,形成年级组分练与学校合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演练,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进行整改,使应急疏散演练成为学校常态化工作的一环。除了演练,我们还开展消防知识报告会,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广大教师收看消防安全视频和咨询,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学校教育学生是主体,沈那中学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纳入日常的管理与教学中,并形成了常态化的机制。
利用班会开设主题教育课、通过升旗仪式、专题报告、主题活动、板报等形式集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救自护教育等,让每一位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在沈那中学七年级十一班的教室里,一场由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有关安全知识的小品正在上演,小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台下的同学们捧腹大笑,笑声过后大家开始讨论起小品里出现的不当逃生行为。
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学生的喜欢。
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一份责任。沈那中学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展板、家长学校等阵地和学生大会、安全例会、家长会、家访、致家长信、QQ群等途径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到师生、学生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形成校内外强大合力,上下齐抓共管,共筑安全防堤,为学校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校园安全重在防控,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是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
加大校园周边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力度,建立并完善排查防控体系——日检查、周通报、月排查、学期总结。每月一次的综合紧急避险演练,每月一次的“学生非学习用品清缴活动”,每月一次的安全隐患大排查,每月一次的安全法纪教育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的安全主题板报,每月一次的安全主题国旗下讲话。每年3月份为安全教育月,沈那中学结合自身特点,将教育主题化,活动系列化,让师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感悟、改变。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目前安全排查防控工作已成为学校重点工作中常态化的一部分,全校师生的安全防控意识普遍提升,为平安校园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从校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每一个人都是校园安全管理的参与者。为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实行“三级值班制度”——干部值班、年级组值班和学生会检查,让师生共同参与,齐抓共管,警钟长鸣。
魏苇是沈那中学高二四班的学生,也是校学生会主席,说起能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她满脸的骄傲:“让我们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特别能调动我们的积极性,我们学生会每天负责检查校园的卫生、同学的仪容仪表,还有劝导在楼道里打闹玩耍的同学,如果同学之间有什么摩擦,我们也都会去调和,因为都是同龄人所以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很多小问题我们自己就可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就向老师报告。”
海东市乐都区第一中学分校有一半的学生是住校生,因此,如何确保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安全,是学校一项艰巨的任务。
校园“110”指挥中心,校园微型消防站,24小时巡逻和巡查,校园监控无盲区……乐都一中分校结合本校实际,多举措确保校园安全。
为教育学生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学校和当地派出所建成共建单位,开展“让法律走进校园活动”,定期由学校和民警组成检查组,对学生携带违禁物品进行拉网式检查,排查校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平安、和谐、文明的住宿环境,是乐都一中分校全体老师追求的共同目标。为此,学校加强门卫值班管理,建校4年来,坚持实行领导和教师24小时值班制,每天有1名领导带领7名班主任在校夜间值班,督促检查存在隐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确保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秩序。
让住校生在感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的同时,感受宿舍“家庭”的呵护和温暖,学校开展了以“安全公寓,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号召同学们安全用电,提高同学们防盗窃、防诈骗、反传销的能力。
同时,学校制定了《公寓楼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了生活上有指导,管理上有制度,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
高一年级学生赵元玉是一名住校生,对于住校的学习生活她是“痛”并快乐着:“老师每天都来检查,看我们有没有需要帮助的,让我们感到很温暖,‘痛’是因为宿管阿姨的管理很严格。食堂的饭菜也很可口,住校这么久了,我依然还是很喜欢吃食堂的饭。”
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学校一直把食堂管理列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不断完善食堂管理体制,对三餐进行监管,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卫生知识培训学习和体检,健全食堂卫生消毒、食物保管、验收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食堂操作间及楼梯过道视频监控全覆盖,确保了全校师生的饮食安全。
校园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校园安全事关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健康成长,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全面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倾力打造“平安校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保护伞”。
少年军校,让雏鹰丰羽展翅
“全体立正!齐步——走!”一声声口令在武警青海省总队的训练基地上此起彼伏。敬礼、立正、原地踏步......一个个军事动作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他们却做得一丝不苟,那一招一式无不显示出学员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训练场上的这一抹抹橄榄绿不是武警战士,而是来自西宁市南山路小学“少年军校”的“小军人”们。
“军旗飘飘领巾红,未来之志在少年”。1995年6月,西宁市南山路小学在有关部门和武警青海省总队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西宁市创办了“少年军校”。作为南山路小学的特色教育,少年军校经过20余载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存形态。
为了让“少年军校”充分体现“播种文明习惯,收获精彩人生”的核心理念,实现“以军养德,以军促智,以军强身,以军健美”的目标,南山路小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与武警青海省总队的教官一起编写了《南山路小学少年军校学员手册》,并在每周设置一节“地方课程”,由选派教师和部队教官组成兼职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成效地展开教学与实践活动。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七一”“八一”等重大纪念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军事活动。
每年6月,学校组织五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性军训活动,让学生体验军营生活,学会队列、军体操、整理内务等动作要领,开展军事知识竞赛、军事趣味游戏及拉练野炊等主题活动;每学期还组织安排一个年级的学生到武警青海省总队驻地进行学习参观体验,接受国防教育,让每一个走进少年军校的孩子,都能得到自我成长和发展。
“这是小学阶段最难忘的一次实践活动,也是一次最开心,最有意义的活动。少年军校让我认识了军人,他们的坚强与坚韧,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五年级学生陈红谷在军训活动中动情地说。
“感谢少年军校的生活,感谢教官,感谢你们让我学会了很多本领,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贺润石同学在军校生活结束之际,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和倾注真情的信件送给了陪伴了他十多天的武警教官。
“少年军校”的生活,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教官身上的坚强意志,也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也让这些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历练成了顽强的“小战士”。
“我家的王田丰玉在家里是个任性、娇气的小公主,爸爸是食品和接送‘大臣’,妈妈是服装和起居‘大臣’,自打进入五年级,参加了军事训练,接受了国防教育,体验了军营的生活,我家的‘小公主’变了,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还抢着帮妈妈料理家务,学习也不再用人陪,我们这两位‘大臣’下岗了……”王田丰玉的妈妈难掩喜悦之情地说。
说起“少年军校”,学员何翊树的家长满是感谢:“我的孩子从训练基地回来,晒黑了,也瘦了,但明显结实了,不再那么娇气了,感谢南山路小学少年军校,感谢武警部队的教官,在你们的教育、照顾下,我的孩子没有退缩,顽强地完成了十多天的训练,我感到很欣慰。要是有机会,希望孩子能够继续到南山路小学少年军校接受锻炼……”
少年军校,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锻炼了意志品质、增强了国防观念、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少年军校,孕育了南山路小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催生了南山路小学的活力和生机。卓有成效的训练成果,也让南山路小学获得“全国先进少年军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拒绝毒跑道,“最严标准”还只是逗号
近日,上海出台史上最严学校塑胶跑道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同时建立“学校塑胶场地施工企业黑名单”制度,将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施工企业列入“黑名单”。(7月17日人民日报新闻早班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教育设施投入的重视与加大,塑胶跑道和操场基本成了时下校园的“标配”。塑胶跑道较之普通跑道,色彩鲜艳平坦且富有弹性,还可降低摔伤率。可是,原本是件好事的塑胶跑道铺设,却因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几乎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学生身体出现异样,气味呛人的塑胶跑道被怀疑是罪魁祸首,此般猜想合情合理。可从大多“毒跑道”事件中我们发现,如果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检测,跑道却是“合格”的。两相比较,显然是有些“规定”太不给力了!据此,笔者认为,上海出台史上最严学校塑胶跑道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同时建立“学校塑胶场地施工企业黑名单”制度,将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施工企业列入“黑名单”,显然是有的放矢的积极之举。
然而,这个“史上最严”也仅仅只是一个标准。要真正做到校园塑胶操场和跑道真正“排毒”,还应明确这样一个基本的共识,即学校跑道到底安全与否,到底能否投入使用,更需在严格招标、信息公开、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从严把关,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等,都应发挥好各自的角色作用。此外,对在跑道建设过程中,因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造成设施不符合质量标准甚至“有毒”的相关责任人,必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惩不贷。否则,仅仅依靠跑道建成后的以“闻”把关,势必会导致学校跑道上演“变形记”。
校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从切实保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这一要求出发,尽快提高和统一校园塑胶跑道国家标准,具有现实必要性和迫切性。最近,浙江省和江苏省也相继发布了本省塑胶跑道技术标准,笔者相信,随着地方省市学校建设标准的纷纷出台,将推动更大范围的学校跑道“排毒”。(张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