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杨建军带领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学院院长冯卫国、教授李政等陕西省法学会法学专家来洋调研基层法学会建设及民情报告制度。西安市法学会原副会长陈晓进陪同调研。
陕西省法学会一行首先来到洋县磨子桥镇民情报告制度服务管理信息中心,观看了民情在线专题片和信息平台流程演示。随后就地召开座谈会,洋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席均,磨子桥镇党委书记王宝庆分别就洋县法学会自身建设、工作开展等情况和民情报告制度出台背景、内容流程、平台建设、成效意义进行了全面、详实的汇报。陕西省法学会专家、教授在对洋县法学会工作成效和民情在线给予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就民情报告制度如何与时俱进、提升水平、改进升级进行了认真“把脉”。
副会长杨建军指出:民情报告制度是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层组织主动下访、源头化解矛盾纠纷而产生的。目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处在的关键时期,完善好、发展好民情报告制度有利于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助于解决立案登记制度改革后法院“人少案多”的问题。洋县法学会要以民情报告制度为突破口,把民情报告信息员中有一定法律素养和调解能力的人员,通过集中培训的形式,发展为法学会会员。同时要积极吸纳离退休干部、干警等社会力量组成“矛盾纠纷流动服务队”,拓展民情报告制度服务内容,深入一线发现问题、化解矛盾。
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学院院长冯卫国认为:民情报告制度是法治建设的磨子桥模式,其效果主要体现在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和辖区信访总量的下降上,它的发展和提升必须立足于“矛盾纠纷化解这一核心”特色内容,在板块的设计上要找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合部、接洽点,探索实践,多做文章。西北政法学院民事诉送法教授李政认为:民情报告制度重点体现了一种程序化,源头解决矛盾纠纷是基础,促进平安建设才是目的。如何提升它、创新它,应该在普法教育、建设法治文化上,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
最后,席均对陕西省法学会为洋县法学会建设支招建言,为民情报告制度提升破题表示感谢,洋县将按照各位领导、专家、教授给出的“良方”,积极打造民情报告制度升级版,使该制度真正成为法治建设的磨子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