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发布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报告(白皮书),这在全国检察机关尚属首次。该白皮书共分为4个部分约1.7万字。
白皮书用详实的数据和大量事例展现了贵州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30个月的心路历程。白皮书全面总结了贵州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取得的成绩。2014年以来,贵州省检察院党组坚持以专门机构为支撑的队伍专业化、以综合治理为切入的手段多元化、以专项行动为推手的工作常态化为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和实践“三三三”生态检察运行模式,打击、防范、保护三措并举,刑事、行政、民事三重保护,司法、行政、公众三方联动,扎扎实实将“多彩贵州拒绝污染”落实到行动上,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贡献检察力量。
据统计,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生态环境犯罪案件3067件4848人,立案查办相关职务犯罪910人,立案监督879件,发出并落实“补植复绿”检察建议3547件,补植树木591万余株,复绿63309亩。白皮书认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呈现出涉林案件多发性常发性、轻刑化比例高、犯罪主体身份集中等方面的特点。2014年以来,涉林类案件2780件4474人,占总人数的92.29%。其中滥伐林木罪案件1613件2469人,约占总人数一半。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一审判决案件来看,判处三年及未满三年有期徒刑、管制、拘役等轻刑2449件3568人,占总人数的95.3%。
白皮书明确,贵州检察机关将不断强化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诉讼功能的优势和检察建议的作用,加大打击力度和精准度;创新生态环境统筹协调机制,依托大数据建立网上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为生态环境提供专业司法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扩大社会公众参与方式,切断环境污染利益链条,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李波 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