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市委政法委精准帮扶浠水县散花镇郁港村侧记

2016-08-02 14:21  来源:湖北长安网

郁港村的嬗变

黄冈市委政法委精准帮扶浠水县散花镇郁港村侧记

  站在浠水县散花镇郁港村制高点风景水塔上,郁港村的全貌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美丽村庄掩映在绿树从中,大棚蔬菜基地一眼望不到边,一垄垄蓝莓象梯田一样布满山丘,标准的精养鱼池碧波荡漾……

  “2015年8月3日,市委政法委牵头的精准扶贫工作对进驻郁港村后,郁港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016年村集体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农民收入人平达到一万元。30户78人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草帽,350户家家收入有极大提高,1100名群众生活有质的飞跃。这就是新形势下的郁港村!”郁港村书记郁卫东指着一个个产业基地,如数家珍。

  初进郁港村,蒿草丛生,帅哥难觅知音

  2015年8月1日,市委政法委召开精准扶贫驻村工作会议。会后,综合协调科长史智纲主动请缨,要求到政法委牵头扶贫的联系村浠水散花镇郁港村帮扶。

  8月3日,一直在机关工作的史智纲简单收拾了行李,来到了浠水县散花镇郁港村任第一书记。

  郁港村地处长江下游,素有十雨九淹,靠天吃饭之说。该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350户1100人。现有耕地面积786亩,群众水田400亩,旱地386亩,水产养殖面积650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传统农作物,群众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生。由于该村土壤贫瘠,浠水县一直把该村作为扶贫村予以扶持。

  大片田地荒芜,蒿草丛生,山丘地带,灌木横生,塘堰垮塌,鱼池岌岌,道路破损,污水横流……史智纲丢下行李后,围绕郁港村徒步三圈,面对如此境况,他心里直打寒颤:这么一个落后的村庄,怎么扶得起来呢?史智纲有些灰心,甚至他想卷起铺盖回单位坐办公室去。

  “精准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难在长效、重在产业、活在机制、功在创新、硬在作风,产业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要抓住一个好支书、一个好项目、一个好‘伙伴’、一个好机制、一个好工作队,实现政策拉动与主体带动相结合、户脱贫与村“脱壳”相结合、抓落实与严纪律相结合,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严格扶贫资金管理、严肃扶贫工作纪律,进一步使贫困户得到实惠、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集体经济得到壮大、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干部作风得到锤炼,为实现根本脱贫、长久脱贫夯实基础。”市委政法委书记熊长江坚定地告诉史智纲。

  既来之,则安之。史智纲沉下心来仔细琢磨。郁港村是以政法委为牵头单位的扶贫村,其成员单位有市公安局、国安局、黄州监狱、市红十字会、德尔福餐饮公司。史智纲立即召集成员单位负责人商讨扶贫对策,并要求各成员单位出智、出钱、出力。

  治病先诊病,民富村才荣。郁港村到底有多少贫困户呢?史智纲通过一个月的调查走访,民主评议,最后确定30户78人属于扶贫对象的贫困户。首先解决扶贫对象,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在与成员单位协商后,扶贫单位积极响应,纷纷为郁港村捐款捐物,市公安局7万,黄州监狱7万,国安局5万……一笔笔善款送到郁港村。

  “扶贫工作队来村里了,他们是真心帮助我们的,看来我今年可以找到女朋友了。”现年40岁的单身汉郁正达高兴地说。

  原来,由于郁港村地势低洼,常年遭水灾,农民生活靠天吃饭,外面的女孩都不愿意嫁到这里来,本村的女孩子纷纷跳出郁港村,导致这里的年轻帅哥很多都是单身。

  一年后再进郁港村,遍地是“黄金”

  在扶贫工作队的大力帮助下,半年后,郁港村30户贫困户摘都掉了贫困的帽子。

  扶贫先扶智,输血不如造血!贫困户脱贫了,怎样让他们永远富裕呢?整村推进富裕是扶贫组的目标,也是郁港村村民的希望。

  为了让郁港村整村富裕,史智纲寝食难安,与扶贫工作队成员单位负责人绞尽脑汁想策略,跑部门,招商户,弄资金。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扶贫工作队为郁港村争取落实了第一笔78万元扶贫资金。

  好钢用在刀刃上。根据郁港村实际情况,扶贫工作队规划出了郁港村整村推进的步伐。一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郁港村东接浠散路,北临兰溪镇,首先对浠散路红莲入口到兰溪镇望江村江堤边3.2公里道路路基进行加宽,让郁港村有一条像样的进出口道路;对村里的所有主干道进行绿化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

  二是村集体社会事业建设。以前,郁港村的社会事业基本一片空白,扶贫工作队与村里商议,决定在村部旁边建设一座120平方米面积的卫生室,在村部右则建设一个10亩面积的群众活动场所,在四组大山后面新建垃圾填埋场,购置垃圾运转车一台,洒水车一台,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

  三是产业调整项目建设。发展水产养殖。对赵便湖1000亩养殖水面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后可以安排50村民就业,每年为群众增收100万,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农业生态蓝莓采摘园300亩,利用“老板+农户+村集体”运作模式,老板投资,农户以土地入股,该项目可以安置50村民就业,每年为群众增收5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通过招商,将村里荒废的蒿草田地利用起来,实行订单式种植,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可以安排贫困户50人就业,每年为农户增加收入50万元。

  这一个个项目有的在加紧建设,有的已经产值高效,有的正在申报中。看着昔日蒿草丛生的抛荒田地变成一望无边的蔬菜基地,荆棘丛生的荒坡变成鸟语花香的蓝莓基地,水毁塘堰、破损道路、废弃鱼池都变成一道道风景,郁港村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

  据悉,自扶贫工作队进驻郁港村以来,以政法委为牵头的扶贫单位,共为郁港村争取扶贫资金2千多万元,解决了郁港村高速发展的眉头之急。

  “虽然说史书记跟我们只有一年时间,但他对我村350户都了如指掌,哪家有喜事,哪家有矛盾他都第一时间知晓,他跟80岁老农谈得来,跟10岁儿童说得上话,他是我们的好书记。郁港村有今天的好面貌,史书记洒下了一路汗水一路艰辛。”贫困户郁大峰对记者说。

  今年6月30日以来,鄂东大地遭遇了罕见的连续强降雨,黄冈境内大部分遭遇灾情。郁港村也没有逃过灾难的袭击。500亩大棚辣椒全部遭遇洪水淹没。承包大棚蔬菜的柴老板欲哭无泪,经济损失1百多万元。老板损失了,村里收入也会相对减少,村民务工费也难以兑现。针对这种情况,史智纲急他人之所急,迅速组织帮扶成员单位出谋划策,帮助柴老板联系单位,销售辣椒,争取将损失将到最低。

  经过一个星期联系,帮扶成员单位发起了购买爱心辣椒的感人场面,大家你5斤,我10斤纷纷购买,一天时间,5000斤辣椒全部抢购一空,爱心辣椒款全部汇入到郁港村的账上,村民们没有受到一点损失。

  “经过扶贫工作队一年帮扶,郁港村现在没有一块抛荒田地,全部种上了经济作物,村民们现在不出门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而且每月最少可以拿到一千多元工资。真是遍地有黄金啊!”郁港村书记郁卫东高兴地说。

  未来郁港村,“五星”农业新农村示范村

  “昔日贫困的郁港村,如今看不到一点贫困”。这是记者7月24日来到郁港村的第一感觉。

  在郁港村漂亮的村部里,记者看到宣传栏上郁港村的发展目标:2015年村集体承包收入5万元以上,2016年实现10万元以上,2017年达到30万元以上,2020年前达到100万元以上。村部按照“五星”新农村建设发展,服务更全面,群众更满意。2015年所有精准扶贫对象经济收入有所提高,生活有所改善;2016年30户78人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郁港村书记郁卫东介绍,2015年底,大棚蔬菜、蓝莓基地项目均已完工,安置50名群众就业,保证了群众收入增收20万元,村集体经济也增收5万元;水产师范项目2015年11月动工建设,今年8月全部建成。目前,有些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年来,共安置村贫困人口就业200余人,群众年人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到2016年底,全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按照这样的发展,到2020年,郁港村全部达到小康水平绰绰有余。


责任编辑:黄海英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