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已吸纳47家联动成员单位,服务范围涵盖了水、电、气、城管、环保、农林、卫生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非警务类警情范围,对仅需要相关部门到场处置的警情,及时将警情流转给相关主管部门,不再派民警到场。
7月4日23时40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鹭江新城一烧烤吧广告牌灯光太亮,影响休息。接警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将警情转送给了工商部门处理。这在以前,指挥中心没有与工商部门在非工作时间联动,只能先记录报警人的举报信息,在正常上班时间再转给工商部门处理。这样的变化源于自今年5月开始实施的“减轻基层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负担专项治理”,市公安局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对非公安类警情快速分流,既减轻基层出警部门压力,提升警情处置速度,也提高了群众满意率。
数据
110指挥中心每天接警量达7600余起,高峰期近9000起,平均每位接警员日均接警400余起。
准确派警
非警务类警情处置效率更高
为深入推进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部署,从5月至7月,市公安局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减轻基层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负担专项治理,通过规范110警情处置,减轻基层公安机关和一线民警工作负担,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促进公安工作及队伍建设长远发展。
以前因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对一些非警务类报警不得已只能派民警到场处理,但因民警没有管辖权,到场也得不到有效解决,常引起群众的误解,认为是民警不作为。实施“减轻基层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负担专项治理”后,指挥中心会先判断具体负责的部门,直接向联动部门派警,不仅给基层减压,也提高了警情处置速度。
如今,市公安局已吸纳47家联动成员单位,服务范围涵盖了水、电、气、城管、环保、农林、卫生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非警务类警情范围。与一些有紧急业务的部门建立了24小时联动机制,对仅需要相关部门到场处置的警情,及时将警情流转给相关主管部门,不再派民警到场,有效节约警力资源,减轻基层民警负担。
每月一训
熟悉47家联动部门业务范围
110接警员工作压力大,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强度大,而是肩上的责任重大。每一位接警员都要熟悉47家联动部门的业务范围。
以较为常见的交易类报警为例,就可能涉及4个部门。商家拒开发票,属于地税部门管理范畴;如果价格过高,是物价部门的管理业务;商品质量差,是质监部门管辖;因短斤缺两引发的消费纠纷,则是由工商部门处理。因此,对每一起非公安类报警,接警员要先仔细询问,确定管辖责任单位后,再进行派警。
110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处副处长王应臻说,每天接警量达7600余起,高峰期可达近9000起,平均每位接警员日均接警400余起。接触的警情多,经验也多,工作一年以上的接警员基本成了“百事通”。
为提升接警员们的业务能力,指挥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每月举办一次业务培训,特别是针对业务范围有交叉的联动部门以及接警易混淆出错的业务,再细化工作职能,让接警员能够快速分辨,准确派警。
实事求是
讲明诉求,夸大警情要追责
因“110”号码简单好记,很多群众遇到事情都习惯拨打110报警。但是,有的群众报警后表述不清或不能准确反映情况,造成110报警平台一直处于占线状态,影响接警工作效率。此外,有的群众为了引起警方重视,故意夸大事实,致使接警员做出误判,派出不必要的警力,造成警力浪费。
民警提醒市民,报警时要配合接警员的引导,简明扼要地表明诉求,且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事实。警方将对恶意骚扰110电话或报假警行为追究相关责任,做出处罚;情节严重的,可构成刑事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