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湖畔天城商业街上有多家烧烤店,湖畔天城小区的居民经常投诉烧烤店占道经营,城管部门采取约谈、整治、处罚等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近日,当地城管部门尝试了一种新的执法方式:在商业街上摆满一排排大型绿化树箱,种上419棵桂花树,绿化树箱间隔非常小,让占道经营的摊贩没有了“立足之地”。
以树箱占位“治”摊贩经营占道,这种方法尽管看上去有些笨拙,但却颇为有效。“树箱占位”既避免了城管与摊贩的正面冲突,也减少了占道经营者的生存空间,算是中国式执法的又一创新吧。
但细想之下,“占道式执法”又让人啼笑皆非,因为“道”终究是被占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换了个主体而已。以前被烧烤摊贩所占,现今却被树箱绿化所占,两者的区别只是一个是私人占道,一个是官方占道;一个是导致街道乌烟瘴气、垃圾遍地,一个让行人迂回穿梭。不仅如此,419个绿化树箱的成本投入恐怕也让人难以接受。
据苏州工业园区城管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城管部门最先在2014年摆上了66个绿化树箱,2015年增加了100个,“挤出效应”逐年显现。今年,为了使烧烤店门前的公共空间进一步“缩小”,又增加了249个绿化树箱,至此绿化树箱几乎摆满了整个商业街广场,烧烤店的占道经营空间基本被“封死”。
据该区域城管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树箱属于临时绿化,不需要相关规划审批。小编翻阅《苏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其中第五条规定,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容市政、园林和绿化、水利(水务)、环保、工商、公安、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城管执法部门做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由此可见,占道执法方式并不违反法律法规,但它是否真的不需要规划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从网络上翻出的图片来看,还是对居民出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只是居民从内心上更能接受这种“占道”。
人们对“占道式执法”的不反对,或许与前段时间中频繁出现的暴力执法不无关系。
近些年,由于一小部分人员的行为,导致城管被贴上了“违法”、“粗暴”、“流氓”等标签。2013年7月,城管与瓜农小贩发生争执冲突,瓜农邓某倒地身亡。同样是这一年,网络曝出在延安市杨家岭附近,城管队员酒后执法,某城管执法人员还双脚跳起猛跺倒地商户。
即便不发生身体冲突,还有“碰瓷”这类匪夷所思的执法方式出现。2015年8月17日,网络曝光,与摊贩没有任何肢体接触,执法的城管人员突然倒地,向同伴求救大呼“报警”。倒地的城管被网民封为“影帝”。
城管与商贩的矛盾并不鲜见,尤其是其暴力执法行为,在社会中引发质疑和声讨。这是由于城管执法面对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其特定的管理对象导致人们对城管执法方式集中关注,作为强势一方的执法者迫于压力,从而也让执法效果打折扣。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式执法在改革的道路上,摸索出了一些看似不高明、却颇为有效的执法方式。
在西安一家占道经营的烤肉摊前,几十名城管执法人员,采取围观、注视这种“眼神执法”的方式,最终让食客离开。
武汉江岸区城管队员则是采用“举牌执法”,对占道摊贩不开罚单、不暂扣,而是举起7块由网络体语言写成的宣传牌,在占道摊贩眼前来回走动。除此之外,还有“微笑执法”、“小品执法”、“鲜花执法”等诸如此类、被称为文明、柔性、人性化的执法方式。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南山美食城内,9名城管队员在两个烧烤摊前表演小品《城管新风貌》,宣传取缔炭火烧烤。
不可否认,中国式的执法从暴力逐渐转变为柔性执法,不再打着“执法”的旗号为所欲为,是权力者认识到权力的边界,是权力意识的觉醒,也是法治社会进步的体现。
从执法结果和人们对城管执法的态度的转变,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改进是有效的。但有效不代表具备推广的典型价值,众所周知,行政执法本身带有强制性,柔性执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行政权力的根本属性相矛盾,弱化了执法权威,不利于执法者行使权力。
社会需要秩序,城市需要管理。人们反对权力的滥用,但也不同意正常执法的退场。即便是创新管理,也应该有更好的办法,在行政强制权力之外寻求空间,而非对权力行使进行重新的构造。在执法中,通过各种方式弱化“行政权力”的管理属性,将会给城市管理带来更大的冲击。
回归到此次“占道式执法”,也有人称其为文明执法、智慧执法的典型。然而,连当地城管都不得不承认,这是没办法的办法。约谈、整治、处罚……这些正常流程的执法手段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以毒攻毒”却有良好的效果。这是否也该引起我们对执法以外的思考?商贩的法治意识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等是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