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首个艾滋病监区挂牌
《上海市监管场所艾滋病管理办法》即将出台
上海监狱系统首个艾滋病罪犯专管监区7月18日在新收犯监狱挂牌成立。记者从成立大会上了解到,本市艾滋病感染者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而作为集中关押全市所有成年男性艾滋病罪犯的新收犯监狱,10年来艾滋病罪犯的人数增长了10倍。为了更好地管理艾滋病罪犯,《上海市监管场所艾滋病管理办法》即将出台,该《办法》 将明确对艾滋病罪犯的发现、检测、治疗等实施一揽子管理。
在谈“艾”依然色变的今天,艾滋病罪犯在大墙内也就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刑期可能比命还长”。新收犯监狱自2005年开始集中收押艾滋病罪犯以来,始终坚持“三不、三给”原则,即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 给出路、给信心、给希望,经过10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确立了“严格管理、科学教育、特色防治、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管教并重、身心二治、以文化人”的特色管教模式,通过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健身操康复训练、针对性个别教育、心理疏导、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性改造举措,实现了狱内“零传染、零事故、零死亡”。截至目前,已累计收押艾滋病罪犯389人。
然而,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数仍在不断上升,抗艾形势非常严峻。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助理庄鸣华表示,本市艾滋病感染者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在艾滋病感染者中,70%为男男同性恋。这一社会现象也同样折射在艾滋病罪犯身上。目前新收犯监狱集中关押的艾滋病罪犯的数量10年内上升了10倍。上海的艾滋病罪犯已经从原来的吸毒贩毒者为主逐步转变为同性恋者为主。“行为人群的转变也将给监狱的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庄鸣华透露,本市首部《上海市监管场所艾滋病管理办法》 已经在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不日就将出台。据了解,该《办法》 将明确对艾滋病罪犯的发现、检测、治疗等实施一揽子管理。
7月18日成立的艾滋病专管监区是上海监狱系统首个艾滋病罪犯专管监区。市监狱管理局局长吴琦和新收犯监狱党委书记王通亮共同为专管监区揭牌。“我们也许不能延长他们(艾滋病罪犯)生命的长度,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专管监区民警们的心声。
走进监区,一个个“爱的红丝带”显得格外醒目,彰显出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罪犯的关爱以及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活动室内,三五人一组,绘画、手工艺品折叠等兴趣活动正有序开展,文化栏中“拓展生命宽度、延长生命长度”的主题让参观者不禁为之感动。走廊内,每个监舍门前的鞋柜上都摆放着一盆茂盛的绿色植物。监区民警介绍,绿色象征着生命,这些植物,监区都会定期更新,确保枝叶茂盛。监区就是想通过这一盆盆生机勃勃的小植物,为艾滋病罪犯传递生命的希望,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迈入监舍,整齐划一的物品摆放、有棱有角的“豆腐块”、干净的地面,让人很难想象这里竟是他们的生活之处。粉饰成浅黄色的墙壁让人感到很温馨,据介绍,这一色彩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调节艾滋病罪犯的心情,舒缓他们的改造压力。监区还出于对艾滋病罪犯的身体考虑,每人多配一条被子,每个监舍新配置全塑化的内务柜,确保他们个人物品能放得下、摆得整齐; 同时在洗漱区域设置分隔式的垃圾桶,分别用于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实行专业化的防疫处理。点点滴滴的这些在凸显专管监区的特色同时,也折射出监狱执法人性化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