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公安全面启动“智慧警务”
胡焯以及许建忠杨维超唐斌出席启动仪式
7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公安全面启动“智慧警务”。未来南宁市公安局将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应用为主要动力,再造公安警务流程,实现警务模式物联化、数据化、智能化。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胡焯,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许建忠,南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维超,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委员、南宁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唐斌等领导参加启动仪式。
胡焯一行听取了南宁公安开展“智慧警务”建设情况介绍,共同启动了南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随后深入南宁市埌西村七组观摩实名制联网门禁报警系统演示,到南宁南湖广场地铁站、南宁市公安局地铁分局进行调研。
据悉,南宁公安“智慧警务”,是南宁市公安局服务“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落实公安部深化公安改革和推进“四项建设”部署,抢抓新一轮警务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首府公安信息化、正规化建设,冲破因警力不足造成制约公安工作开展和公安机关发展这一大“瓶颈”的重大举措。
南宁公安“智慧警务”将从顶层设计、警务云建设、战略合作、公众服务、指挥情报、反恐维稳、打击防范、交通管理、基础建设、机制创新等10个方面着手,利用3年时间,首批推进48个公安科技信息化项目建设,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基层、面向实战、面向公众,共享融合、深度应用的“智慧警务”体系,形成建设与应用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实现“智慧警务”在更高起点上助推首府公安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全市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力争达到“每年有进步、三年大提升”,努力实现南宁公安信息化建设“中西部地区争一流、全国争上游”的目标。(曾屹崧 张军)
▲工作人员演示实名制联网门禁报警系统中的手机开门。 曾屹崧 摄
启动仪式现场。 刘康 摄
南宁公安“智慧警务”抢鲜探
民警24小时掌上办公 实名制联网门禁报警系统精准识别可疑人 电驴被盗即时追踪
7月21日,南宁公安全面启动的“智慧警务”建设,首批48个项目亮点纷呈,记者探访了其中部分与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项目。
“绿城微警”24小时掌上办公
“以前我们巡逻检查人员、车辆时,大部分时间用在登记收集人员、车辆信息,而现在,我们用‘绿城微警’扫一下身份证或车号牌就完成了,不仅效率大大提升,还能及时精准核查出人员、车辆情况。”南宁市公安局科信处负责人说。
“绿城微警”是一款专供公安民警使用的APP,就安装在民警的智能手机上,无论走到哪儿,民警有需要就可以掏出手机收发指令、处理信息、办理业务。未来南宁公安还将在全警普及升级版的“双系统”移动警务云终端,此云终端就是具备两个操作系统的一部智能手机,一个操作系统为互联网操作界面,供民警在日常生活中接打电话、上网等使用,另一个操作系统为公安网工作平台,具备公安网上的办公办案等所有功能,相当于民警的掌上移动公安网电脑。两个系统可同时在线,工作和生活使用两不误。依托“双系统”移动警务云终端,民警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即时化的移动办公,实现再造信息化条件下的警务流程和警务模式创新。
南宁公安“智慧警务”建设,还将在科学整合各项网上便民惠民措施的基础上,通过打通移动支付渠道,引入快递送达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移动网络上的公安业务申请、受理、审核、缴费的全流程办结、闭合式运转,使公众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一键式办理公安交管、户籍、出入境、治安、消防等业务,打造“指尖上的南宁公安”。
门禁报警系统精准识别可疑人
“身份证当门卡,还能设定租户的使用期限、手机开门,这个门禁真是太安全、太好用了!” 南宁埌西村七组副组长莫肇芬高兴地说。莫肇芬所说的门禁系统是南宁市公安局于今年初,在埌西村七组试点的实名制联网门禁报警系统。该系统不仅解决了公安机关对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管理难题,也为房东和租户提供很多安全、便利的功能。
据了解,实名制联网门禁报警系统是在出租屋单元门口、小区出入口以具有唯一标识的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市民卡等作为进出卡,具有视频抓拍、实时联网报警、社区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技防管理系统。南宁市公安局滨湖派出所副所长李娜介绍,这个系统不仅很好解决了公安机关采集流动人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加强城中村的社会治安管控,而且房东可以通过手机设置租户的证件打开门禁的有效期限和在特殊情况下远程开门等功能,也解决了之前租户不交费找不到人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实名制联网门禁报警系统还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在一起,房内出现火灾,就会自动报警,里面的人员闻警逃生,大门也会自动打开。
实名制联网门禁报警系统还能实现报警信息自动推送给公安机关,可疑人员进出随时自动报警,这一安防措施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给出租房业主和正常租客们吃了定心丸。据李娜介绍,该所管辖的城中村埌西村发案数同比下降了50%。
未来,出租房、酒店等都将逐步安装这套系统。
“警务快车”全区领跑
“哇!图像好清楚,画面好精细哦!”在南宁市公安局科信处视频会议室,媒体记者们看到通过“天网”视频监控摄像头传输回来的高清画面,纷纷赞叹。
据了解,网络传输速度曾经制约南宁公安工作,经过充分调研和统筹谋划,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南宁市公安局强力推进公安信息网网络传输的“万千兆”升级改造项目“云网络”建设,率先建成全国领先的市到自治区、市到区县“双万兆”、到基层所队千兆的公安网络“高速公路”,极大提升了网络对信息化纵深应用的支撑能力。
目前,南宁市公安局的网络传输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位居全区第一,在全国也已走在前列。
立体防控天罗地网
今年5月19日凌晨,南宁市会展中心附近的一个工地丢失了建筑材料。正在巡逻的南宁市公安局南湖派出所警长黄鸿熙很快接到报案。虽然没有人看到窃贼的模样和逃跑线路,但是黑夜里仍然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不法分子。民警研判犯罪嫌疑人可能驾车作案,立即通过派出所值班室里的视频监控平台调取“天网”系统的视频监控资源,循线追查,最终在数十公里外的一个开发区抓获3名作案嫌疑人。“这样的破案速度,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黄鸿熙感慨道。
近年来,南宁市已投入7亿元分3期开展南宁市社会管理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建设——“天网”工程,目前已建成高清监控摄像头9080多个、高清卡口782个,智能跟踪系统120套。2015年以来,南宁市公安局利用“天网”系统协助侦破案件8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20人,打掉团伙86个。据南宁市公安局科信处负责人介绍,今年底前,南宁市公安局将再次完成高清监控摄像头1649个,治安卡口2851个,公交站高清摄像头800个,届时“天网”工程体系更加健全、覆盖更加广泛、成效更加突出。
同时,在“智慧警务”的建设中,南宁市公安还将创新推出“地网”工程——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网。通过在电动自行车上安装有源防盗标签,在城市重要路口节点安装接收基站,结合“天网”摄像头视频监控,建设集登记、防盗、巡查、研判为一体的电动车智能防盗管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构筑起一张电动车智能防盗网。
当一辆电动自行车被盗后,钥匙和车分离的报警信息将通过“绿城警民通APP”、公安短信等载体或途径立即发送信息告知车主,公安机关同时通过“地网”系统在各个路口的标签接收基站,勾画出电动车被盗路线轨迹,并调取相关路口的“天网”高清视频,锁定被盗车辆和嫌疑人,直奔嫌疑人的窝点“捉贼拿赃”。(曾屹崧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