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12位专家和律师从上海市市长杨雄手中接过盖有市政府红印的聘书。他们是首批市政府兼职法律顾问,其中5位是来自本市相关院校的资深法学专家,7位是有着丰富执业经验的律师。
履职近一年,做市政府兼职法律顾问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这些“外脑”又起了怎样的作用?
叶必丰:通过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我们为政府提供法律论证不再是临时性、零碎性的活动,而是有计划的安排,持续、稳定服务的常态化机制。
叶必丰和政府打交道的机会不算少。他是研究行政法领域的专家,也是这批5位专家中的一位。他曾给政府部门讲过课,有过课题合作。不过,做一名政府兼职法律顾问的体验还是不一样的。“以前是‘零碎性服务’,现在是‘常态化机制’。”叶必丰这么形容前后的变化。
“我们是与市政府签了约的,通过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是一个创新。”叶必丰告诉记者,他们签订的聘任合同内容,包括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事项范围、工作任务、保障条件、工作费用、保密义务、违约责任和服务期限等。“这不是命令,而是通过协商,用法制的方式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我们为政府提供法律论证不再是临时性、零碎性的活动,而是有计划的安排,持续、稳定服务的常态化机制。”
叶必丰对口的是法制办的执法监督法律事务协调处,这也是他根据专长做的选择。“当然也可以适当地调整。而我与复议处、应诉处也经常有交流和沟通。”
叶必丰坦言,之前他与政府部门的交流沟通,使得这项履职相对容易上手。“但它仍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解决法律问题,就要熟悉各种各样的法律规定、法律解释和经典案例。不仅如此,有时还要从理论上说明法律制度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设计的。这样的工作,也使自己从中获益,对理论不断进行检验和深化。”
这几个月来,他参与了很多重大决策事项的合法性论证,比如陆家嘴金融城的一些行政许可论证、一些特定管理机构的主体资格、职权范围等。“政府很尊重我们的职业特点,活动前,他们会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如果有安排,可以请假。对我们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他们会以友善的态度听之、纳之。”
有了这一番深度交往,让叶必丰对政府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如今,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用了“艰难繁杂”这四个字表示对政府部门的一种理解。行政法和民法、刑法不一样,面对的社会事务很复杂多元,业务涉及房地、公安、绿化、环保等多个部门。他也颇能理解政府部门的种种苦心和不易,而法制办就是一个办理这些错综复杂法律事务的机构。
他说,在国外,听取民意是议会及议员的事,政府及官员主要是实施或执行。但我国却不是这样,听证和信访也都集中在政府口。政府及官员不仅有复杂的决策程序,而且几乎事事都被要求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大量的事,政府及官员都在第一线,有时甚至在风口浪尖上。“就拿信息公开来说吧,不少案件客观上都有难度,但对政府来说都要应对,他们要花费很多精力,工作难度也大幅增加,但又不能抱怨。”
孙志祥:没想到会代表市长出庭应诉
最大感受是,通过全方位参与,开拓视野,看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很多前沿热点研究对专业很有帮助。
孙志祥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出庭应诉,是代表杨雄市长站在徐汇法院的法庭上。
这是一个行政诉讼案,市司法局作为第一被告,上海市政府是第二被告,杨雄市长是市政府的法人代表。
“我之前很少涉及行政诉讼,所以接到这个案子时,压力挺大。”但她清楚地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为此,孙志祥做了充分准备,查找大量法规案例,做了很多分析梳理。
站在法庭那一刻,孙志祥很快恢复了镇定与自信,“我准备得很投入,就有底气了。”
这一审她赢了。
孙志祥是12位兼职顾问中唯一的女律师。这次应诉体验是她作为政府兼职法律顾问的一项特殊经历,“挑战挺大,成就感也大。”
她是上海市浦栋律师事务所主任,国际经济法方面的专业律师,特长是外商投资、金融这一块,她领了好几个这方面的课题,比如行政信息公开立法等方面。
“我现在更善于从高度看待问题。”孙志祥称之为全局视野,这跟大半年的历练有关系。这个兼职法律顾问的角色为她打开了一扇窗。根据合同内容,兼职顾问将参与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审查、政府协议的协商和文本起草、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等案件办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等活动。这一年,她最大感受是,通过全方位参与,开拓了视野,看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很多前沿的热点研究对其专业研究也很有帮助。
这大半年,孙志祥参加了法制办举办的好几场国际研讨会,比如这个月的中德论坛,主题为“竞争中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来的都是世界顶级专家,提的问题也很尖锐,比如应该怎么公平对待国企、民企与外企,而我方的政府官员主持得非常好,不卑不亢,立场很鲜明。”孙志祥说。
“这是一支专业性很强的队伍,他们见解很独到,让人刮目相看。”孙志祥对口的是法制监督处,对这支专家型队伍,她赞不绝口。“我们提的审议意见发给他们,他们都会认真阅读、吸纳,对有价值的建议都会及时反馈。这是一份尊重。”
孙志祥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由法制办人士和兼职法律顾问参与的微信群,碰到需要讨论、咨询相关法律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喊一嗓子”,每次都能得到回应,大家一起切磋和研究。TPP、专车、金融城法定机构等热点问题,都是微信群里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一位律师不可能接触那么多法律实践。”孙志祥认为,专职法律顾问有时可能会受到体制内一些限制,而兼职法律顾问能发挥相对独立性,这样内外结合,优势互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全方位的参与和讨论中,我们提升了能力,反过来对政府也是一种促进。”
张鹏峰:要做3.0版本的政府法律顾问
政府法律顾问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会影响周边的政府官员,要用法治思维来影响政府官员,这是我们的使命。
采访张鹏峰时,他刚参与接待完贵州遵义市政府的一个法律顾问代表团。“他们此行就是来了解上海的政府兼职法律顾问制度。”张鹏峰说。
这项工作上海走在前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张鹏峰对此深有体会。他是上海中夏旭波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以律师身份就任市政府兼职法律顾问一职。
“要干些什么事,考核什么,一目了然。”他拿出一张市政府交给他的个性化的任务清单,上面列举着他一年内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除了担任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行政复议以及规章修订等工作,他还要参与指定课题研究报告,以及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等个性化任务。
他最近奔忙的就是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市政府委办局制定规范性文件要到市政府备案,这就需要市政府法律顾问参与一些疑难复杂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这是一种类立法活动,对我们律师的要求很高。”
当问到市政府兼职法律顾问是否敢于直言相谏?张鹏峰笑着说:“市政府领导给我们发聘书时,特别要求我们兼职法律顾问要直言敢谏,我们也都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会作三分保留的。”张鹏峰说。“没人想做花瓶。事实上,直言敢谏也是兼职法律顾问的优势。”
“市政府所涉事务几乎涵盖所有领域,交付于法律顾问的工作也千差万别,兼职法律顾问一定要对交办事务的行业、领域熟悉,只有对行业相关法律研究透彻了,才能提供中肯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张鹏峰告诉记者,他所接到的每份规章制定或是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自己都做了仔细研究。
“是否跟上位法有冲突,有什么法律责任问题,这都是我们审查的重点。”让他高兴的是,他提出的相关审查意见,一般都会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对方会相应作出修改,直至符合要求。
这大半年来,张鹏峰经手过多个复议案件,“我处理的复议案件,主要领域是房地产征收、公司法律事务等,这正是我们律师的强项。”
此前,张鹏峰曾担任区级政府十几年的外聘法律顾问,“差异还是很大的,越往上,越宏观;越往下,越具体。”他说,区、镇政府法律事务,涉及的几乎都是具体问题,但到了市级层面,他接到的法律任务涉及面就更大了,覆盖面也更广了。
前一阵子,张鹏峰参与上海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修订的论证。市政府提前一周就把修改意见草案发给他,并圈出其中的焦点问题。“我记得有11个问题,都是立法中出现争议的尖锐问题。”对这项立法论证,张鹏峰颇费了一番功夫,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得到市人大方面的高度评价。市人大来律协调研时,内司委领导拍拍张鹏峰的肩膀,“你能不能做我们条例修改的特别顾问啊?”
在跟遵义市政府法律顾问交流时,对方向他取经,怎么才算一名合格的法律顾问?张鹏峰想了想,提出了政府法律顾问1.0到3.0版的概念。
所谓1.0版的政府法律顾问,相当于做灭火队长,“往往在事件突发后介入,我们更多像一个灭火队长。当然,这也是一种增值服务,体现兼职法律顾问的价值和作用。”
“与其事后补救,不如关口前移、提前介入,防患于未然,这样就不会局限于只做一个灭火队长的角色。”张鹏峰将这种预防为主的法律顾问工作称为2.0版本,“防患未然,这是我们律师真正的价值所在。”
而在他心目中,还有3.0版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那就是促成和完善政府及其官员法治理念的形成。“这是更高的要求。”他说,政府及其官员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这其中,政府法律顾问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这不单是某个项目的处理,而关乎政府法律顾问的一言一行,政府法律顾问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会影响周边的政府官员。因为信任,这种影响就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要用法治思维来影响政府官员,这也是我们新时期政府法律顾问的使命。”张鹏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