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有着悠久历史的遵义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旅游事业不断地提升,夏季赴遵义游客剧增,人流、物流聚集。严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消防安全成为遵义消防部门夏季检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创造良好的安全的消防环境,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部署。2016年以来,遵义消防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狠抓队伍正规化管理,真抓火灾防控工作,部队战斗力实现大幅提升,从而扎实推进5月10日起至9月20日夏季消防检查工作,集中开展以火灾隐患整治、灭火救援训练处置。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 吹响夏防“攻坚战”号角
消防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大局稳定。2016年,我国主办G20峰会的召开,是国际大事,确保夏季全国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确保G20峰会期间不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事故极端重要。
5月11日,在公安部消防局“5·10”全国2016年夏季消防检查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遵义市公安局高度重视,遵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龙江组织召开视频会议,对全市公安系统夏季消防检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各级紧紧围绕局党委战略布局,上下齐心,多警种协同配合,全警动员,迅速行动,在社会面营造夏季消防安全检查的浓厚氛围。
5月19日,遵义市消防支队在汇报遵义市委市政府,提请市政府下发工作方案,并组织召开全市夏季消防检查动员部署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再次动员部署,对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教育、民政、卫计、文物、旅发、商务等重点部门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进行明确,对易燃易爆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白酒企业和红色旅游景区等10大类场所整治标准和内容进行了细化。
会上,各行业部门还就全市夏季消防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就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推进措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5月27日,遵义市召开了夏季消防检查暨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工作现场会,共有各级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百余人参加。会议观摩和介绍了网格化智能管理、消防设施安装应用、微型站和区域联防建设、社会福利机构改造等夏防重点工作,有力的推动了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落实。
抓实消防网格管理 建立区域联防组织
2016年年初,遵义市委下发《遵义市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网格化消防管理纳入社会综治管理平台。
遵义市政府《2016年度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提出,要求15个县(市、区)共预算591.68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消防翼通”网格化智能管理系统推广,借助手机APP应用软件,打造“真实、实时、分级、移动”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遵义市制定出台《遵义市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方案》,将建站任务细化、明确到具体单位和社区。以微型消防站为基础,遵义市实施划片区建立区域联防协作组织,大力开展区域联防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和消防安全“明白人”培养,并依托遵义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的划分战区快速联动增援机制、灭火救援专家组和供水供电、石油化工、卫生环保等部门应急联动协同作战机制、微型消防站灭火救援调度机制的“三大机制”建设将区域联防组织纳入作战调度,确保区域联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目前,遵义市批量挂牌成立重点单位微型站406个、社区微型站327个、城市综合体微型站12个,并全部纳119指挥中心统一调度,辖区大、中队指导微型消防站队员开展训练、演练达892次;遵义市已建成区域联防协作组织26个,其中24个商业区、1个开发区、1个旅游区。
突出重点专项整治 铁腕重拳合力“剿患”
自夏季消防检查工作开展以来,遵义市消防支队加强重点行业部门开展系统检查,确保安全检查不留死角。
据了解,在提请遵义市政府、遵义市公安局制定下发《全市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方案》的基础上,遵义市消防支队进一步细化制定了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白酒行业、红色旅游景区、超大城市综合体、超高层建筑、电气火灾防范等6个专项整治子方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整治要求,为下一步工作确立了标准。
同时,遵义市消防支队按照把“三分之一的警力,在三分之一的时间,下沉到三分之一的基层”的“三个三分之一”标准,对各大队执法公开、网上执法、执法监督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把有限的战斗力充实到第一线,不断提高专项行动整治水平,并以防火监督员“每日一查”为基础,制定“周推进、月通报”工作制度,明确每人每周监督检查基数。
据统计,自5月20日以来,遵义市消防机构共检查单位1593家次,发现整改火灾隐患3229处,发下处罚决定书58份,临时查封单位15家,责令“三停”24家,拘留9人。其中,重大火灾隐患单位遵义红花岗世纪医院、道真县农贸市场、桐梓县官渡河医院和区域性火灾隐患遵义苟家井市场已上报省消防总队,提请省政府挂牌督办,其余单位统一由属地政府进行挂牌。
此外,针对2015年被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的遵义市绿色产品交易市场和媒体曝光的贵州雅升包装厂,遵义市消防支队提请遵义市政府组织安监、商务、工商等有关部门召开会商会,并积极开展上门服务指导工作,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目前两家单位的火灾隐患已基本消除。
聚焦实战练兵备战 综合救援能力全面提升
2016年来,遵义市消防部队深入开展贴近实战的“六熟悉”和有针对性的实战演练,全面提升消防官兵的应急救援能力。
5月27日上午,遵义市政府组织消防、供水、供电、环保、气象、医疗、公安等社会联动部门在播州区三力石油库举行全市石油化工火灾扑救联合实战演练,为进一步做好石油化工火灾事故灭火救援准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2016年遵义市消防支队还部署了数字化预案修订工作,明确了在年内完成辖区100%预案基本情况修订、50%的数字化预案修订目标,并成立灭火救援预案修订工作评审组,对各单位预案修订工作进行评审。
截至目前,遵义市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针对辖区高层建筑、石油化工、地下建筑、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等场所开展熟悉6家,开展了实战演练共6类9次;消防大、中队共开展六熟悉615次,演练456次,数字化预案修订完成率30%。
同时,为加强消防部队执勤中队指挥员队伍建设,全面推动基层指挥员综合素质提高,着力提升部队灭火救援初战指挥水平,遵义市消防支队支队已制定下发了《全市消防部队执勤中队指挥员能力考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对基层指挥员63人,将分别于7月开展助理级指挥员能力考评,8月开展初级指挥员能力考评工作。
目前,该支队正在进行考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组织开展了为期15天的基层指挥员培训,为基层指挥员能力考评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立足汛期抢险救援 开展汛期救援培训和战备检查
遵义市消防支队成立了以支队主官为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成员的抗洪抢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部署会议和多次调度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力做好抗洪抢险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支队主官亲自率队深入基层中队开展汛期战备检查。
同时,遵义市消防支队制定下发《遵义市重特大火灾扑救跨区域增援预案、遵义市消防部队防汛抗旱等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要求各大队结合本地实际,认真修订和完善辖区洪水、洪涝、滑坡等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作战预案,加强与本地应急办、抗洪指挥部、气象、水利、国土、交通、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同时,组织参加公安部消防局水域救援培训班的干部开展《水域救援技术》视频授课,重点讲解抗洪抢险、水上救援、安全防护等知识。并立足遵义市灾情特点,开展紧贴实战的水上训练演练,熟悉各种装备器材的应用和操作,强化在险恶条件里的应急救援实战演练,不断提升部队抢险作战能力。
截至目前,遵义市共开展支队级抗洪演练1次,大队级抗洪演练10余次,水域实战训练20余次。
遵义市消防支队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深入开展抗洪抢险救援装备大清查活动,及时维护补充装备器材,按照标准配备冲锋舟、橡皮艇、救生绳、救生抛投器、救生衣、救生圈、通信、照明、机动消防泵等抗洪抢险装备器材。
夏季消防宣传多点开花 完善全民共同参与的火灾防控体系
2016年来,遵义市消防支队对以往“三提示”固定版式、雷同内容进行改进,根据五类场所的性质,拟写不同内容的“三提示”。截至目前,遵义市667家人员密集场所、217家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1324个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三提示”覆盖率达到100%,并向1163个重点单位发放“一懂三会”知识卡片54000余张。
遵义市支队结合夏季消防检查专项行动,定期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活动,以消防安全生产教育专题讲座、上公开课等形式,宣贯企业安全理念。
遵义消防在多种媒体上设立消防宣传专栏,及时曝光政府挂牌督办的火灾隐患重点单位和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单位。同时,依托互联网支队每日定期更新5条微博,每日及时更新微信,截止目前,微信注册人数已突破10万人。
遵义市多方发力,助推消防宣传八进。目前,遵义市60%以上的学校达到消防“三有”标准;遵义市各地消防部门积极到辖区画室征集消防主题绘画作品;组织辖区相关职能部门、消防重点单位、社区人员召开消防精准宣传推进暨“喇叭工程”协调会,将消防宣传提示深入街道、社区、公园、广场“平安小喇叭”、农村“村村通大喇叭”、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广播播报内容;与市网信办联合在全市110余家网吧设置电脑开机消防安全提示画面;联合广电、文化等部门开展在320余家娱乐场所设置开机消防提示;与遵义市移动公司10086话务台协调,在夏季消防检查重要节点加大频次发送消防提示信息;协调红旅集团、电信公司在城区主要干道9块户外LED大屏滚动播放消防公益广告;在遵义市45条公交线路391台公交车LED屏幕中播出消防公益广告和本土品牌栏目《陆毅说消防》。
此外,遵义市消防支队还与遵义义工协会合作,采取将社会公益活动与消防志愿服务相结合,志愿者专业特长与消防工作社会化相结合,社会面消防宣传与重点人群火灾预防相结合,无偿志愿服务与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探索我市发动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消防管理的新型工作机制,消除消防安全宣传及隐患排查中存在的死角和盲区,进一步完善全民共同参与的火灾防控体系。(王萍记者马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