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小伙伴们,司法体制改革已经推行了两年,成效如何?困难在哪儿?下一步怎么改?这些问题,在7月18-19日的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长春)上,很多都得到了解答。尤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的讲话,获得与会的各省委政法委、省高院院长和省检察院检察长的一致点赞。
大家评价:“提气”、“解渴”!不能现场听会的政法君们,长安君送上福利一枚:根据孟书记讲稿,给大家整理出“8个金句”。也一起来解解渴吧——
金句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重要关头,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是应对挑战、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各级政法领导干部要……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而不是空谈派。
长安君评:司改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越改越到深水区,“不进则退”。政法君们要做的,不是畏难不前,而是知难而进、攻坚克难。有句话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司法改革的路,只在脚下,不在嘴边!
金句二: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试点是成功的,实际效果是好的……试点是发现问题、完善政策的过程。要针对试点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最大限度激发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内生动力。
长安君评:“不忽视成绩、不回避问题”,这是实事求是的改革态度。改革,必然伴随着尝试、总结和调整。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内生动力是什么?是政法君对党中央决策的理性认同,是对实践成果的准确把握,它们汇成了政法君的信心和决心。
金句三: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领域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自己的奶酪,“伤筋动骨”在所难免。
长安君评:什么是自我革命?法官检察官们既是这场改革的主体,又是改革的对象。每一步,几乎要“向自己开刀”,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也需要配套制度的推动。改革,唯其艰难,方显可贵。
金句四:对于法院检察院领导干部入额,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严格把握,并按照标准和程序参加遴选,入额后要亲自办理一定数量的案件,形成正确导向。
长安君评:“队伍强不强,关键看头羊”,领导干部是否入额?怎么入额?办不办案?政法君们都在看!只有领导规范入额、以身垂范,手下的政法君才好人心齐聚、合力攻坚。“集结号”,在前方!
金句五:要认真落实权责利相统一原则,形成向基层一线办案人员倾斜的激励机制。
长安君评:强度大、薪酬待遇低、上升空间小……奋战在基层司法一线的政法君,你们的辛苦,孟书记全知道!长安君觉得,这句的精髓就是让基层一线“办案质量多、质量高”的人,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好的法官检察官受益了,老百姓和社会也能最终受益。
金句六:要完善职务序列改革政策,建立有别于其它公务员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拓宽基层一线办案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长安君评:“职业天花板”低,一度让一些优秀的法官检察官难以看到希望。孟书记这句话,给政法君吃了颗定心丸。如果能“按期晋升”、“择优选升”,更好的职业预期就能形成。当法官的理想不是做“官”,而是当好一名法官,司法才更回归其本位。
金句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既需要居庙堂之高的“司法精英”,又需要扎根基层的“平民法官”。
长安君评:中国幅员辽阔,艰苦边远地区如何“招得进”、“留得住”人才?孟书记给了高招:要因地制宜、要有差异化、要有特护政策。毕竟,法治中国,离不开“司法精英”的头脑,也需要“平民法官”的脊梁。
金句八: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对案件办理做到全程留痕,探索推动司法业务管理监督由微观向宏观转变、由“人盯人”管理监督向制度约束转变,提高管理监督科学化水平。
长安君评:改革后,法官检察官的办案独立性增强了,但怎么做到“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是个难题。孟书记的讲话,点出了一个重要思路——用高科技盯人、用制度管人。换言之,政法君们权责一致后,承担的责任不是轻了,是重了。不是“去管理监督”,而是换了更好的监督方式。这样,司法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上个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
孟建柱书记说,全面推开司法体制改革的历史重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应该勇敢担当起来,决不能退却、推诿。8个金句,只是讲话中的很小一部分,但中央层面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心、信心和力度,却能清晰显现。
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们,集结号已经吹响,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