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一座草庐,周围田垄成畦、菜苗青青,几只鸡鸭不时大摇大摆穿梭其中。谁能把如此生机勃勃的农场和一贯蓝白冷色调的派出所联系在一起?一年来,农场、图书角、健身房等“跨界混搭”在越来越多的福建基层派出所流行开来。
2015年初,福建省公安厅要求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暖警”工程建设活动,进一步落实从优待警。活动开展一年多来,福建省纳入规划的319个派出所全部完成规定的改建任务,改善了基层派出所民警基本的工作、生活条件。“今年还要推动外地新警周转房、民警大病保险暖警工作,把偏远困难派出所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作为厅党委的重要议事。”福建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王惠敏指出。
基层所队刮起“混搭风”
京台高速公路闽浙省际口位于福建省蒲城县境内,每天有近3000辆汽车、数万人出入,不少路段因弯多坡陡导致事故频发。守卫在这里的南平高速交警支队三大队二中队工作繁重,执法量常居交警支队首位。
但很长一段时间,二中队却连个像样的食堂都没有。中队长许益峰告诉记者,中队距离蒲城境内最近的乡镇19公里,而离浙江的廿八都镇只有13公里,“以前下了夜班,肚子饿了还得跨省去浙江吃晚饭。”
王惠敏指出,改善基层派出所条件要因地制宜,除无房、危房按规划立项申办外,绝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超标准改善、不搞资金摊派赞助。记者了解到,自福建省公安厅提出“暖警”工程建设以来,全省各地基层派出所在办公、生活等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还刮起了一股“跨界混搭”风。
随着福建省“暖警”工程的实施,省、市各级前后为二中队投入13万余元。许益峰兴奋地带着记者参观,“食堂是新建的,警营刚翻新,电暖气、饮水机刚买的,南平市还把派出所旁边30亩地划给我们中队,民警们一人包干一片种蔬菜,有的养起鸡鸭。”民警王凯在一旁说,“农场”是他业余时间最爱溜达的地方。
和王凯相隔200公里远的南平高速交警支队四大队二中队民警林永在,下了班却最爱泡健身房。
去年,南平高速交警支队投入3万余元,为四大队二中队购置了一批健身器材以及200多本书。“业余时间健健身、看看书,生活充实了很多。”林永在说,因为坚持锻炼,他的体重在一年内减了5千克。
海岛上的“派出所婚礼”
南日岛是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大岛,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进出岛全靠每天4个班次的渡轮。去年2月,南日派出所年轻民警林荔志在与南日岛一水之隔的平原镇举行婚礼,派出所同事因为工作值守等种种原因,只有两人到场祝贺。
“最亲密的同事不能全部到场见证我的幸福,多少有点遗憾。”林荔志对记者说,“不过我的遗憾只持续了不到3个月。”5月中旬,他就意外收获了同事在海岛上为其精心补办的“派出所婚礼”。当天,所里的民警休息区被彩带、气球布置得充满喜气,林荔志在同事的祝福声中牵起了新娘的手。
“补办的婚礼虽然简单,但代表的是整个派出所的心意。”这场婚礼的幕后导演、南日派出所原教导员陈志文说。
南日派出所民警的家几乎都在岛外。为了让民警安心工作,派出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互助守望机制”,让在岛内上班和岛外轮休的民警互帮互助,当上班的民警家里需要帮忙时,在岛外轮休的民警即是岛内民警家属的“守望者”。
南日派出所的“暖心”之举并非孤例。目前,全省基层派出所普遍建立了定期问候探访制、民警间亲情守望制、帮扶责任制和挂钩联系制度,对困难民警提供必要的帮助。
另外,福建省公安厅还规定,在表彰奖励方面要向基层一线倾斜,确保县级以下基层一线单位及民警受奖数量占年度授奖总数的85%以上。
利民惠民打造“和谐之家”
对民警来说,派出所早已是自己的家。同时福建公安提出,“暖警”建设不仅要内化于己,也要反哺社会。
寿宁县芹洋派出所的小楼左侧有一条室外长廊,便民书吧和调解室就设在这里,书吧陈列着农业种植、养殖、农村文化等多种书籍。
“这边空气好,又有书看,我也比较喜欢这类养殖方面的书。看看书,时间过得很快。”村民黄庆淼为其侄儿办理新生儿入户手续,由于办理户籍业务的人比较多,他便自然地来到了便民书吧等候。
芹洋派出所副指导员应文昊介绍,群众平时在书吧看书交流,本就亲近。如果发生矛盾纠纷,把他们拉到调解室这个熟悉的环境里,就会心平气和很多,也有利于化解矛盾。
芹洋派出所还定期召开警民恳谈会,组织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听取群众心声、密切警民关系。“芹洋派出所是我们乡的一张名片,所里处处透着生机与内涵,民警处处想着利民惠民。百姓有大事小事都愿意去派出所。”芹洋乡党委副书记谢岩强说。
据了解,福建各级政府为“暖警”工程建设已先后投入5.3亿余元,基层民警的工作、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焕发了民警自愿扎根基层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