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法律援助的故事》

2016-07-17 16:09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郭烁,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 符尔加,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法律援助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源流,涵盖了中国和美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法律援助的前世今生》,从中国的讼师鼻祖邓析开始讲述,一直讲到法律援助的现今状况;下篇为《美国落实律师帮助权的案例节点》。

  就我国来说,早在春秋时期即出现了帮助百姓打官司的讼师。古有子产铸刑鼎,开辟了将刑法公布于众的先河;邓析刻“竹刑”,意图变郑国旧制,而由于载体的进步性变化,又使得法律走进普罗大众成为更加可行的实践。民国时期,一些民国大状为了社会正义、为了民族大义而走在法律援助的道路上,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一颗爱国心激励着他们抵御外侮、不畏强权。吴凯声、王龙、郑毓秀……虽然他们的身影已经远去,但是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依然宝贵。

  新中国成立后,对日本战犯的公正审判中,新中国的律师们仍然能够坚守自己的职业品格,认真尽职地为侵华战犯辩护,赢得举世尊重。在新中国法律援助制度诞生的过程中,一个个绝处逢生的案例也昭示着制度建设中的不易。

  在下篇,作者选取美国律师帮助权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介绍,美国的律师帮助权制度的落实过程同样也充满了坎坷与辛酸。经历了“斯科茨伯勒男孩”系列案件、贝茨诉布莱迪案以及吉迪恩诉温奈特案等,无效辩护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本书的两位作者皆是从事法律研究的人员,他们以自身在实务中的经历为感触,以趣味但不失犀利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法律援助的故事,揭示这一制度的意义所在,唤醒程序正义的力量。正如作者在本书中所说的,法律追求的是公正,而不是“大快人心”。程序上的公正要靠具体制度来进行保障,而法律援助制度就是这条保障路上的坚定的基石。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