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围绕教育戒治这个中心任务,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创新活动载体,用“名师+太极”助力戒毒人员康复训练,凸显戒治氛围;深化“三三四”戒毒模式,增强戒毒人员的存在感和获得感,降低戒毒人员的复吸率,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服务社会。
强化责任意识 降低复吸率
“毒难戒,毒一定能戒。”走进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这几个大字醒目的映入眼帘,让看到的人为之精神一震。这是该所帮助戒毒人员戒毒的决心和信念。
近年来,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按照“政治强警、深化转型,巩固成果、凸显职能”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岗位意识,降低戒毒人员的复吸率,下足功夫打赢这场人民的禁毒战争。
在该所召开的2016年工作会上,该所党委书记、所长谭植要求,所属各单位一方面要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安排部署,一方面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在“防控风险,服务发展”上下功夫。谭植表示,“维护场所安全稳定是工作底线,也是风险所在;全所警察职工要在所党委的带领下,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穷尽一切措施和手段,确保场所持续安全稳定,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上下功夫。谭植指出,当前工作的难点是如何提高戒毒人员出所操守率、降低戒毒人员出所复吸率,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吸食新型毒品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短板是场所基础设施破旧,戒毒理论研究滞后,警察整体素质不高等。他表示,“我们要集中全所的智慧和力量,在现有的工作架构下,先行先试,用创新的思维、方法和措施,破难题、补短板,力争在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中走出一条新路。”
在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果上下功夫。谭植认为,“‘三严三实’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标准和要求,要认真践行,不能逾越底线。”
在守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上下功夫。谭植要求,全所必须时时处处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在省委政法委的统一安排下,扎实开展好“三强三铁”(强教育、强管理、强监督,着力打造一支铁一般忠诚、铁一般法纪、铁一般担当的政法队伍)主题教育活动,坚决与各种歪风邪气斗争到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真正让有为的人有位、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
在爱岗敬业主动作为上下功夫。谭植强调,全所工作人员要强化危机意识,要真正明白今天不爱岗明天就下岗,今天不敬业明天就失业的道理;要强化看齐意识,政治上思想上向党委看齐,业务上向发达省(区)看齐,要有敢与强的比、敢与快的赛,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竞争精神。
同时,该所还强化岗位责任意识。该所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五讲五重”:讲政治、重大局;讲正气、重原则;讲规矩、重纪律;讲团结、重友谊;讲示范、重表率。党支部书记要做到“六重六善于”:重民主,善于当好“班长”;重修养,善于塑造形象;重素质,善于履行职责;重实践,善于推出亮点;重团结,善于搞好协调;重学习,善于与时俱进。中队一般警察要做到有担当,敢于大胆管理;重责任,勇于独挡一面;顾大局,善于协调配合。
创新活动载体 凸显戒治氛围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日是中国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具有传承性、文化性、情节性等特点。节日期间,是戒毒人员思想复杂、情绪波动、心理问题多发的节点,同时也是开展亲情、伦理、感恩和责任意识教育,促进教育矫治工作的大好时机。”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谭植说。
为此,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认真把握节日特点和场所规律,把营造节日氛围和深化戒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主动作为,创新方式,寓节于教,化劣为优。使节日期间各项活动既充满节日的味道,又充满亲情,更充满正能量。既营造了节日氛围,又凸显了戒治效果,实现了双促进。
为进一步拓宽戒毒人员与家人沟通渠道,加强与戒毒人员家属之间的互动,取得戒毒人员家属在戒治工作上的理解与支持。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治研究指导中心创新戒毒矫治方式开展视频拜节活动,通过开设微信公众账号的方式,精心筹划,认真实施,组织部分戒毒人员给家人录制拜年视频,并将视频发送到微信、QQ、邮箱给亲人拜节,送一句祝福,道一声平安。
“在录制现场,一些戒毒人员面对镜头时经常会泪流满面,对自己因吸毒给家人造成的伤害悔恨不已,均表示请家人放心,自己在所内一定会积极接受教育戒治,坚定解除毒瘾的决心和信心,早日与家人团聚。”该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此期间,戒毒人员家属积极响应互动,纷纷点赞回复,共反馈信息70多条,对省一所的戒治工作给予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针对部分家庭困难戒毒人员在节日到来前,思乡、思亲情节较重,担心家中亲人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每年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都会在节日前组织开展对特困戒毒人员家庭的帮扶援助工作。“今年特别安排每个中队至少选定一名特困戒毒家庭进行亲自上门送温暖帮扶,通过将戒毒人员所内视频留言带给其家人观看,使家中亲人知道其在所内的戒毒情况和改变,同时摄制戒毒人员家中近况及亲人的叮嘱话语带回播放给戒毒人员观看,让其直观了解家中情况,消除思想顾虑,进而能在所内安心接受教育戒治。”据谭植介绍,该所很多警察还通过上门帮扶,真切地了解戒毒人员的家庭现状和社会环境,并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同时,节日期间,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各戒毒大队结合本队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省一所戒治指导研究中心在试验区内针对入所教育区、康复巩固区、回归指导区戒毒人员的不同特点,分别开展了3场专题心理辅导活动,启发戒毒人员反思过去展望未来,起到较好教育效果。试验区内一大队充分利用现有广播音响系统,在中队开设了“和谐之声”广播站,通过采访表现好的戒毒人员交流戒治心得,播送戒毒人员来稿、家书,播报所内戒治新闻以及宣讲《戒毒人员戒治操典》等不断向所内戒毒人员传递正能量,占领思想宣传主阵地,在戒毒人员中起到较大反响,目前该广播站已制作节目30多期。该大队在端午节期间还专门组织队内“三无”戒毒人员召开座谈会,听取戒毒人员内心感受,通过真诚关怀沟通,消除该部分人员内心不良情绪,积极迎接美好未来。
此外,省一所各戒毒大队节日期间在队内积极营造节日氛围,值班警察深入戒毒人员中,在开展活动时紧紧围绕戒治主题,大力开展各项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如开展警察与戒毒人员共写春联活动,组织开展猜谜、拔河、25米往返跑、跳绳、棋类等竞技活动,在节日中将教育戒治内容融入到小品、歌舞当中等等,使广大戒毒人员在特殊条件、特殊环境下,都能欢欢喜喜地过上一个平安祥和的佳节。
“名师+太极”助力 康复训练受益多
在长期的戒毒矫正工作中,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探索创新戒毒人员康复训练方法,推出了名师+太极的模式,助力戒毒人员更好更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重新回归社会。
康复训练是戒毒场所教育戒治中心任务的重要内容,是帮助戒毒人员降低吸毒造成的身体损害、逐步恢复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自2015年以来,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三三四”戒毒模式试点工作为契机,在戒毒人员中广泛开展了25米往返跑、坐地抛球、仰卧起坐、羽毛平衡术等项目的康复训练,对戒毒人员的心理情绪调节、生理机能康复等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虽然这些康复训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也发现,由于训练项目单一、训练师资力量薄弱,加之戒毒人员群体构成复杂,训练场地、设施设备有限,当前的康复训练工作还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谭植告诉记者,“经过长期调研,我们认为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健身项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精神内涵和训练形式都比较适合国人的秉性和身心状况。”
为此,谭植邀请了贵阳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徐影等太极拳方面的名师,前来共商和指导该所的戒毒康复训练工作。
徐影表示,“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是传统体育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主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著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练习太极拳,不但可以健身,还能醒脑静心,对戒毒人员的身心修复大有益处;练习太极拳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和器材,老少皆宜,安全无风险,便于组织实施,很符合戒毒人员身心特点和戒毒场所康复训练工作的实际。”
目前,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把太极拳作为戒毒人员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在全所戒毒人员中推广普及,使康复训练工作实现神形兼备,以便进一步巩固戒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