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中国长安网:6专家论证为何南海仲裁是“一张废纸”

2016-07-12 17:24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柳华文:

  南海仲裁案在国际法上站不住脚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柳华文 黄海英 摄

  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是当下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焦点。我们必须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南海仲裁案,了解其在国际法上缺少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原因。

  中国政府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保留应获尊重

  中国于1996年5月15日作出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决定,该公约于同年7月7日开始对我国生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作出批准该公约决定的同时声明,我国“将与海岸相向或相邻的国家,通过协商,在国际法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海洋管辖权界限”。2006年8月25日,我国根据该公约第298条的规定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声明,对于涉及海域划界等事项的争端,中国不接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任何强制争端解决程序。这些声明,在国际条约法上都具有保留的性质。菲律宾不顾中国政府对公约所做的保留,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事实上是违反国际法,是强加给中国的一种海洋争端解决方式。

  而且,中国和菲律宾和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双边和多边的正式安排。事实上,自1995年以来,中菲之间在一系列双边文件中已就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议达成协议,并于2002年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第4条明确规定,南海有关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政府行为和意见诉诸国际文书,在国际法上是有效力的,受国际法中“禁止返言”原则的约束。菲律宾政府不顾之前的跟中国政府之间达成的这种协议,同时仲裁庭也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双边和多边的安排,在国际法上也是不正确的。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非解决国际海洋争端的全面根据

  不论是菲律宾政府还是仲裁庭,都没有准确的定位中国和菲律宾之间在南海问题上存在的争端。现有争端的性质既涉及有关岛屿的领土主权问题,也涉及两个国家在海域划界方面存在的争议,绝不仅仅是所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解释和适用问题。该公约本身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各国在海洋问题上达成的法律共识。这个共识是有限的,不是包罗万象的。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个基本主张是历史性权利。历史性权利在该公约是有所涉及的,但是很不全面。因为在公约出现之前,国际法上就有了历史性权利的概念。要解释历史性权利,还必须是综合考虑国际法,不仅仅是考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除该公约以外,还有国际习惯法和其他的一些国际法的根据。

  仲裁庭需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判断,但是中国和菲律宾存在的这个争端靠该公约还不足以来判断,而是需要更多的国际法的根据,需要把国际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是仲裁庭做不到的。

  仲裁庭没有权力来处理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这样的重大事项。因此,仲裁庭和菲律宾就是转移视线,说它们要处理的是个别岛礁的法律地位问题,说是只涉及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解释和适用问题。实际上这个争端的本质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它涉及到菲律宾侵占中国的岛屿引起主权争议,同时那涉及到两国之间专属经济区等海域的划界问题。显然,仲裁庭扩张了自己的管辖权,也违背了该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的目的和宗旨。

  强制仲裁程序的历史和现实并非无可挑剔

  从既有的实践来看,仲裁庭的组成是有疑问的。从仲裁员从背景来看他们并不能能够代表世界的主要法系,5名仲裁员中4名来自欧洲,仅有的1名来自非洲但是长期居住在欧洲。其中多名仲裁员来自前殖民国家。这些前殖民国家跟南海周边国家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公正性值得怀疑。庭长来自日本,该国本身与中国存在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争端。

  当我们考察这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强制仲裁程序,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运作,时间并不长,经验并不多,也没有解决多少重大的国际争端,其权威性并不强。仲裁庭是临时组成的,虽然往往是由几位所谓的西方海洋法“大咖”把持,有几位几乎成为“常任仲裁员”,但是,一共十几个案子,案由和诉讼客体重要性不一,远未树立起强制程序的声望和声誉。临时性仲裁庭,在地位、公信力和和影响力等方面与大家过去了解的联合国国际法院等真正的国际司法机构无法同日而语。

  仲裁庭在前一个阶段已经作出了关于管辖权的裁决,从这个裁决来看,它在事实判断和适用法律上也是片面和偏袒菲律宾政府的。它在证据的认定上有断章取义的现象。同时在适用法律这方面也是非常片面。来自法国的仲裁员科特和来自荷兰的仲裁员松斯在裁决当中表达出来的意见,跟以前公开表达的法律意见是相左和不一致的。这说明,他们的公正性、专业性,在这个仲裁工作当中是打了折扣的。

  中国不惧怕真正的法律战

  关于国际争端的解决,法律的视角是一个重要的角度。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国际争端涉及到多个方面,特别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在南海仲裁案这个问题上,许多国家实际上是把它政治化了。它们试图通过一个片面的对国际法的解读,要将这个强制仲裁强加给中国来解决争端。实际上,不但使得争端得不到解决,反而使矛盾的更加复杂和尖锐,效果是非常不好的。这对于特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谐融洽都是一个破坏。

  法律战是近些年国际关系方面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实际上,中国是国际法治的倡议者、建设者和支持者。我们不怕法律战,但是不希望以法律为名,绑架法律,反对个别国家将对于法律的片面理解强加给他国。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希望依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端。所以我们是愿意在国际法的框架下根据国际法来解决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尊重一个我们不承认的仲裁庭。

  国际法跟国内法最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国际法适用的环境是由平等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国际法上不存在一个凌驾于各国之上的绝对的权威。世界上不存在世界警察或者世界法院。任何国际司法或者准司法包括仲裁机构要发挥作用,首先要征得相关的主权国家的同意和授权。没有主权国家的同意和授权,任何机构是不可以这个凌驾于国家之上进行法律的判断和适用的。

  国际仲裁庭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不是想当然具有的,相关的论证必须是非常严谨的。南海仲裁案中的仲裁庭的合法性、权威性就经不起严肃的国际法论证,为中国坚决反对。这也就注定了该案极可能演变成一出一厢情愿、自编自演的法律闹剧。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