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爷,我们来看您啦!”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特警五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海尼·胡达拜尔地带着4名特警队员和社会爱心人士来到乌市沙依巴克区雅玛里克山片区,敲响了89岁的任大爷家的门。
海尼与任大爷拉家常。
今年42岁的海尼从警21年,自2015年年初开始,他将独居的任大爷确定为长期固定帮扶对象,定期到他家探望。当天,老人一见到海尼,便紧紧握住他的手不愿松开。
看到老人身上的衣服又脏又旧,海尼赶紧拿出特意准备的新衣,细心地为老人换上。
屋子昏暗狭小,只有一张木质板床、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和散落一地的柴火。
大家一进屋便忙碌起来,打扫卫生并更换了新的被褥和枕套。“任大爷,今晚您可以睡个好觉了。”海尼一边说,一边搀扶着任大爷坐在床上。
看着崭新的床单,任大爷忍不住抹起眼泪,不停地说:“你们对我太好了!”
大家围坐在任大爷身边,拉起了家常。老人的眼角泛着点点泪花,可脸上却挂着幸福的笑容。
怎么认识任大爷的,还要从民警邓静说起。2014年3月,邓静从特警九支队调入特警五支队二大队。在一次聊天时,海尼从邓静口中得知雅山片区住着不少流动人口,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不仅家庭贫困,还身患重病,生活十分艰苦。邓静已默默资助这些困难群众三四年了,还打算过几天再去探望他们。海尼一听,决定跟他上山看看。
单位轮休时,海尼和邓静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上了雅山。走访途中,他们遇到一位捡破烂的老人,正是任大爷。后来,社区书记和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海尼,任大爷年轻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之后辗转来到乌鲁木齐,由于没有户口,老人一直住在雅山。任大爷体弱多病,唯一的儿子身患残疾无暇顾及他,老人只好靠拾荒维持生计。
2014年4月,海尼跟着邓静加入新疆“最美姑姑”蔡萍的爱心队伍。
“我愿意每月从工资中拿出200元,帮助更多的人。”从那时起,跟随爱心队伍看望雅山片区的困难群众便成为海尼每个月的“必修课”。
两年来,海尼动员周围的民警和他一同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资助贫困儿童返回校园。
在海尼的影响下,每个月都会有几名特警队员随他一起走访慰问雅山片区的困难群众。
2015年,海尼带着12岁的女儿去了雅山,女儿提前准备了学习用品,送给那里的孩子。
“回家后,女儿说‘那里的孩子住得很简陋,以后我要把自己不用的东西都送给他们’。”海尼笑了,此后,女儿经常将自己穿小的衣服洗干净后送给雅山的孩子们。
两年来,固定帮扶8户家庭、23次上雅山、慰问走访184户家庭,海尼和特警五支队民警及社会爱心人士一同为雅山片区的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一点点的心意,让一个个贫困家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自2012年3月开始,海尼带领特警五支队二大队民警担负起“环乌护城河”公安检查站等级查控任务。作为大队长,他与民警同吃、同住、同勤、同训、同学习,组织、参与和执行各类勤务工作。闲暇时,他以自身精通维吾尔族语、汉语的优势,组织大队民警学习双语,通过“三个一”(每天学一个单词、一个常用语、一个句子)措施,将双语学习贯穿到民警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提升民警双语水平,为其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消除语言障碍,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前来求助的群众,海尼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2015年7月的一个晚上,在头屯河公安检查站,海尼接到一名孕妇的求助:她计划从乌鲁木齐转车前往伊宁出差,途经头屯河公安检查站时,腹部突然剧烈疼痛,疑似流产。由于孕妇的情况不太乐观,海尼立即将她扶上警车,送往附近的医院救治。当这名孕妇的丈夫对海尼表示感谢时,海尼微笑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2015年10月18日13时许,一名衣衫褴褛的男子步履蹒跚地走向检查站,海尼立即上前询问。对话中,该男子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但从他恍惚的精神状态中,海尼判断他可能遇到困难了。反复追问后,该男子告诉海尼,他家住乌市,在克拉玛依市打工,但干了一个月没拿到工资,于是他从克拉玛依市徒步十几天一路走回乌市,已身无分文。
眼看快到午饭时间,海尼请他在检查站食堂吃了一顿热腾腾的汤饭。随后,海尼想方设法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将他平安送回家。
近年来,海尼和他的队员累计救助、帮助群众500余次(起),海尼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今年,他被评为“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共产党员”。 (王煜辰 刘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