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由于旅游客车普遍线路长、车上乘客多,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交警部门采取专项整治和精细化管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大客车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尽管如此,一到旅游旺季,旅游客车尤其是“营转非”客车的安全隐患,仍然是各个执法监管部门最关注的问题。
中短途旅游客车违法行为多
6月18日19时50分许,吐乌大北线阜康往乌鲁木齐方向距离天池立交桥约4公里处,一辆旅游客车右后轮胎发生爆胎,引起大火。驾驶员香某急忙将车停在路边,组织乘客下车,在高速路护栏外等待。
自5月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旅游旺季。“我们辖区进入天池景区的车辆从5月开始,基本保持在每天三千至五千辆左右,逢节假日可达六七千辆。”阜康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朱军告诉记者。
据了解,前往天池、江布拉克、五彩湾、喀纳斯等旅游景区的旅游客车均要通过高支队阜康大队管辖的吐乌大北线。6月以来,该路段客车数量增加了一倍多,每天有近百辆旅游客车从该路段通行。
随着旅游客车流量的增大,一些客车违法行为也凸显出来。朱军告诉记者,在他们辖区内,发生车辆故障、违法的旅游客车多为中短途线路车。
“长途旅游客车很少出现车辆故障和交通违法行为,驾驶人在出发前都会认真检修车辆,准备充足才上路。”朱军分析,“跑中短途的旅游客车驾驶人通常盲目自信,认为对经常跑的线路路况熟悉,而忽略了车况。”
喀纳斯景区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李丹告诉记者,旅游客车上乘客不系安全带是最大的问题。
6月28日,李丹和同事在喀纳斯景区路段设卡检查时,查到一辆从乌鲁木齐开来的旅游大客车。“我一上车,乘客就慌慌张张系安全带。”李丹说,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其实上车的时候,大家都系着安全带,因为路途较远,途中很多乘客嫌不舒服,就自行解开了。”该客车驾驶员告诉民警。
“营转非”客车易“带病”上路
6月28日,新疆高等级公路交警支队吐鲁番大队民警巡逻时,对一辆新A号牌9座金杯旅游客车进行检查,发现该车没有旅游运输资质,属于“营转非”车辆。
“这辆车以前确实跑过好几年运输,2015年将车辆性质转为非营运车辆,平时都是自己家里用,就最近才开始接些散客,跑跑旅游运输。”该车驾驶员杜师傅告诉记者。最终,交警部门将该案移交给运管部门处理。
新疆众驰旅游汽车有限公司驾驶人王师傅经常往返于天池、吐鲁番、喀纳斯等各大热门景区。他告诉记者,“营转非”客车和一些线路车常常抢他们正规旅游客车的生意。“这些车运输成本低廉,无资质无监管,不少中短途旅游的游客图便宜,会选择这些车。”
“像杜师傅这样的客车司机不在少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事故处理和秩序管理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张端海分析,这类车辆的司机以前跑过旅游客车,线路熟悉,有大量的客源,因此很容易接到活,为了利益,他们非法跑旅游线路。由于没有监管,这些车很多都是“带病”上路。
据了解,正规旅游客运车辆在出车前,都必须按照规定前往指定的检测部门对车辆进行安全监测,项目非常齐全,包括制动系统、轮胎、发动机等。
“每次检测的有效期只有15天,也就是说,我们最多跑两趟活儿,就得重新检测。”王师傅说,而非正规营运车辆则没有这些约束。
开展大整治
旅游客车由于拉载乘客多,成为交警部门常年重点管控车辆,尤其在湖南“6·26”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新疆对于旅游客车等重点车辆也开始实施有针对性的严查严管工作。
“我们将开展暑期交通安全隐患大整治行动,以旅游客运、危化品车辆为重点,紧紧抓住风险点和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堵住漏洞。”张端海介绍,其次,以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为重点,集中对旅游大客车路检路查、随机抽查,尤其重点检查客车应急逃生设施是否正常,严查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查非营运的“营转非”客车。
同时,新疆交警部门还将联合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状况进行一次集中抽查、突击检查,检查动态监控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专人值守,并对车辆违法进行提醒纠正。特别是对于几易车主、挂靠经营的旅游包车进行集中清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潘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