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贵州省公安消防部队组织开展了一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人员最多、科目最全、实战性最强、转播角度最广的一次跨区域实战演练。
这是一场综合检验全省消防部队在处置危险品事故中,跨区域作战、信息化指挥、战勤保障等综合作战能力的演练。
演练中,调集了黔南、贵阳、黔东南三个消防支队的重型化工、轻型化工、高喷灭火、战勤保障、泡沫灭火等15个编队,协同气象、环保、公安、安检等社会联动单位,共计47车195人参与其中。
在吹响了各方救援力量的“集结号”后,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迅速展开。
事故发生后,救援官兵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奋力拼搏,但事故现场的问题依然复杂而棘手;按照“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就近的增援力量迅速聚拢,多样的救援仪器设备,一场无预案的与死神的战斗开始发动“总攻”。
无预案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和提升消防官兵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这次规模最大、层次最高、人员最多、科目最全、实战性最强、转播角度最广的一次跨区域实战演练中,省消防总队共同指挥贵阳、黔南、黔东南三个支队,有脚本推演和无脚本实战演练有机结合,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演练,贴近实战、更有针对性。演练中,不难看出贵州省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相互配合能力已渐入佳境。
灭火救援机器人、遥控水泡、巨高喷射登高车……借力新技术,也使得这次演练增加了新的“看点”。消防总队司令部副参谋长肖调伟表示,每次演练,都致力于贴近实战,并注重加大演练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然而,近年来,危化品事故的频繁发生,不断冲击着公众的安全感。曾有专家指出“危化品出事,我们不能怨危化品杀伤力太大,而是我们没有管好它。”
如何才能管好这些危化品?如何将危化品等各类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国家安监总局曾多次提出,各地各单位要深入开展以危化品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督促危化品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管控,科学规划危化品项目位置,强化安全条件审查和“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
不能再让隐藏危化品成为“炸弹”。重特大事故看似由偶然因素引发,实则是由风险失控逐步演变为隐患,最终酿成事故。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程和技术措施最直接也最有效;同时,要注重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舍得在员工安全教育、专业培训上加大投入,全面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在应急救援方面,企业应以科学性、针对性、实战性和可操作性为目标,完善应急预案、健全联动机制、加强装备建设,提升员工在事故初期第一时间化解险情、自救互救的能力,确保事故得到有序、有效、有力的处置,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马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