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授戒毒技巧到延伸跟踪服务,近年来,新疆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三期五疗一延伸”戒毒模式,简称“三五一”戒毒模式。这一模式效果如何?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记者走访了自治区区部分教育矫治局(戒毒所)。
三期:戒断毒瘾
“刚进戒毒所的时候,每当毒瘾发作,身体里就像是爬满了无数只虫子。通过生理脱毒期后,感觉整个人都好了。”6月24日,哈密教育矫治局(戒毒所)戒毒人员李涛说。
经过哈密教育矫治局(戒毒所)诊断评估,报原决定机关审批,李涛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转该局戒毒康复中心(即:安置帮教基地)接受戒毒康复治疗。
李涛的变化得益于新疆“三五一”戒毒模式。
哈密教育矫治局(戒毒所)党委书记、局长张峰介绍,截至目前,像李涛这样经诊断评估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转康复中心的人员有31人。“在康复中心进行戒毒康复、习艺劳动,掌握一技之长,这个环节为他们回归社会奠定了基础。”张峰说。
什么是“三五一”戒毒模式?自治区教育矫治(戒毒)局政委王北廷说,“三五一”戒毒模式,涉及强制隔离戒毒、自愿康复戒毒和社区戒毒(康复)三个方面的工作。“三”指“三期管理”:主要是对生理脱毒期、身心康复期、巩固适应期三个阶段进行分期管理;“五”指“五疗并举”:采取药疗、理疗、心疗、食疗、体疗等多种戒治手段,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自愿康复戒毒人员提供系统疗法;“一”指“一个延伸”:解除场所戒毒后,可利用全区各戒毒场所均纳入当地社区戒毒(康复)机构的有利条件,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愿康复戒毒人员进行后续跟踪帮教,即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以巩固戒断效果,延长操守率。
分步疗法戒心瘾
俗话说:“毒瘾易戒,心瘾难戒。”各个教育矫治局(戒毒所)在帮助戒毒人员戒除心瘾方面有哪些高招呢?
6月的伊犁河谷成了花的海洋。走进伊犁教育矫治局(戒毒所),薰衣草的香味扑鼻而来。戒毒人员周新正在办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手续,他将枕头和香囊都装进了行李。
“你看,每个戒毒人员的床头都配有一个薰衣草枕头和一个香囊,薰衣草的香味不仅能助眠,还能帮他们缓解毒瘾。”伊犁教育矫治局(戒毒所)党委委员、副局长龚光荣说,薰衣草疗法是“五疗”之一。
“周新刚来时不愿与人交流,我们第一步就用心疗。”龚光荣说,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疏导后,周新终于从不说话、点头、摇头、简单回答到开口倾诉。
第二步要疏通“亲情障碍”。周新告诉民警,他从小就缺少家庭的关爱,导致走上吸毒之路。民警到周新家里进行家访,向他的父母介绍生理脱毒与心理矫治相配合的戒毒过程,说服他们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第三步“厌恶疗法”很关键,是让吸毒人员在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后,深刻认识到毒品侵蚀的恶果,从而实现打心底里厌恶毒品。
传授拒毒技巧,培养习艺技能,是周新在戒毒所接受的第四步疗法。在他离开中心前半个月,所内为他开设了“如何交友”、“拒毒技巧”、“挫折教育”等课程,教他适当扩大社交生活圈,多与积极向上、生活健康的人交往。
一延伸:搭建回归路
“真没想到,刚走出戒毒所就在阳光家园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6月25日,家住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的陈兵告诉记者,今年4月,他在克拉玛依教育矫治局(戒毒所)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就成为该所戒毒康复中心“阳光家园”的一名会员。“阳光家园”作为新疆“三五一”戒毒模式中“一延伸”机构,主要工作是积极做好回归社会戒毒康复人员后续帮扶帮教工作。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32个阳光家园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覆盖422个社区,吸纳会员8606人,并对1万余人提供戒毒咨询及社会帮扶2万余人次,职业技术培训受益人员4000余人次。
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自治区教育矫治(戒毒)局党委副书记、局长王令军说:“阳光家园是戒毒工作从所内向所外的一个延伸,它的成立,为攻克吸毒人员在社会生活中‘彻底戒毒’这一世界性难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张蕾)
(文中戒毒康复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