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法院:剑指执行顽疾 打响执行攻坚

2016-06-30 18:48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地处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区法院执行案件数量多,执行工作难度大。2016年,黄浦区法院将破解“执行难”专项治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以开展执行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通过推进执行工作职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重拳出击向“执行难”顽疾全面宣战。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5月,黄浦区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1,735件,实际执行率较去年同期上升41.97%,初执标的清偿率同比上升56.12%,案均执行标的清偿率同比上升41.53%,四项指标均居全市法院前列。

  补齐问题短板

  ——针对顽疾开出执行“药方”

  日常执行工作中到底有多少类似的执行老大难问题?又有没有好的解决方式?

  为了找准问题开对药方,在开展破解“执行难”专项治理活动之初,黄浦区法院就结合自身的辖区特点,分析出了包括借贷、金融借款、房屋迁让、拆除违章搭建以及婚姻继承等类型的执行案件实际执行率低等六大类的问题短板,并对一些疑难案件进行排摸分析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形成该类案件执行的有效方法。

  比如,针对执行不动产及处理后产生的被执行人居住问题,黄浦区法院总结出四条解决方法:

  一是对被执行人唯一一套住房的事实进行核实,由户籍地出具没有其他住房的证明,并通过评估,以置换、租房等方式取得差价,解决债务。

  二是明确告知申请执行人对于安置被执行人的法律依据,告知被执行人拒绝配合执行的法律后果,使双方当事人依法配合执行。

  三是采取以拍卖所得的款项对产权人按照8年租房费用的标准进行安置,并酌情由申请执行人垫付少量临时租房费用。四是对于房屋合法出租的,一般在清场过程中也由申请执行人对租赁人进行适当补偿,其中租赁人经过装修的房屋,对装修另行评估,从拍卖所得款中补偿装修费用。同时,对于市中心闹市区商业房屋的强制清场等执行难点,黄浦区法院也都总结了相应对策。

  针对当事人对执行进程透明度不高等短板,黄浦区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强化执行公开。除公开所有执行法官联系方式外,还强化执行工作全流程公开,确保所有执行案件的每个环节都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全程留痕。全面推进执行移动办案APP 应用,发挥信息共享、工作协同、实时记录留痕、实时监督提醒等作用。

  此外,黄浦区法院还积极探索繁简分流和集约执行模式,将涉民生案件、信用卡纠纷案件和电信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列为专项执行案件,对财产查控与财产保全进行统一调配,不断提高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

  加大威慑力度

  ——执行“组合拳”让“老赖”无处遁形

  “法官,我马上筹措资金归还欠款,麻烦你帮我解除出境限制。”不久前,上海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某给执行法官打来电话,答应第一时间将执行款汇入法院账户,而就在几个月前,刘某还对执行法官避而不见。刘某的转变源于其切身感受到了失信所带来的切肤之痛。

  去年下半年,这家公司的33名劳动者因为劳动报酬事宜与公司发生争议,经劳动仲裁,公司共需支付这些员工工资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103万元。然而,仲裁裁决作出后,教育培训公司并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法定代表人刘某还玩起了失踪。无奈之下,员工们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

  黄浦区法院受理后,随即对教育培训公司展开调查,但结果却让法官感到颇为棘手。执行法官虽竭尽全力,最终只执行到19万元。而当执行法官找到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谈话时,刘某甚至扬言公司有钱也不会支付这笔补偿金。

  面对刘某嚣张的态度,执行法官决定从刘某身上寻求突破。进一步调查后,执行法官发现,刘某经常往来国外,于是执行法官迅速对其采取了边控措施,限制其出境。由于出行受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这才迫不得已主动联系了执行法官,表示愿意借款支付欠薪。而就在不久前,刘某已将剩余的欠薪支付到法院账户,33名员工如愿拿到了经济补偿金。

  为压缩“老赖”们的逃债空间,黄浦区法院积极依托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信息录入信息库,使不履行义务老赖在经营、置业、贷款、出入境、高消费等各方面处处受限,付出沉重代价,一批“老赖”由此落入法网。

  此外,黄浦区法院还不断拓展失信被执行人曝光渠道和方式,在本市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上公告刊登126名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令,力求形成高压态势,督促其履行义务。

  依托协作机制

  ——多方联动啃下执行“硬骨头”

  房屋租赁合同早已到期,可就是迟迟不愿搬出租下的房屋。面对法院的生效判决,公司法定代表人竟谈起了条件,索要巨额补偿款。不久前,黄浦区法院对这处位于市中心总面积达1200余平方米的商业房屋进行了清场行动,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该案的强制执行。

  如此大型的执行清场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执结,还要得益于黄浦区法院所建立的执行联动机制。执行过程中,黄浦区法院与政府相关部门、公安机关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法院主要负责制定预案、现场指挥及法律监督、现场记录等,政府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将被执行人迁出的实施行动,公安机关派民警维护警戒并对可能产生的治安问题予以处置。各单位在行动前互通有无,行动时相互配合,一方面缓解了法院执行工作的压力,同时也发挥了各单位的长处,通过执行法院与执行单位相联合,整合各方力量,有效提升了执行工作特别是房屋腾退类案件执行水平。

  除了强制执行清场时的执行联动,对于一些矛盾激化突出的执行案件,黄浦区法院充分发挥执行网络机制的作用,整合资源,加强联动,使一批执行难案得到妥善化解。

  不久前,黄浦区法院就通过多元化解的方式执结了一起房屋租赁纠纷。在该案中,根据生效判决,被执行人应将涉案的房屋返还给申请执行人,但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对被执行人承租后搭建的两层房屋如何处理存有争议。申请执行人认为搭建物系违章建筑。被执行人认为其搭建事前征得申请人许可,且搭建花费巨额资金,因此要求申请执行人补偿其搭建支出双方矛盾一触即发。被执行人甚至给申请执行人负责人家中送花篮贴白条予以威胁。

  为稳妥执行好该案,执行法官从双方的矛盾焦点入手,并引入第三方调解组织,三次召集双方当事人到法院,就本案的争议焦点问题进行调解。经过耐心细致的矛盾化解工作,双方最终达成执行和解。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