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6.26国际禁毒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回顾通报2015年全市禁毒工作情况。
2015年是成都市禁毒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艰巨的一年,也是成都市禁毒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和长足进步的一年。成都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把禁毒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组织领导普遍加强,经费投入普遍加大,专业队伍普遍壮大,工作责任得以层层落实,体制机制得以建立完善,瓶颈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党政主导,责任引领
一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就全市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把禁毒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进行谋划,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压实禁毒责任工作。一是以明确责任为核心,出台《成都市禁毒工作责任制》和《成都市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任务》,明确各级、各部门要将禁毒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平安成都建设的总体规划,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二是以目标考核为抓手,出台《禁毒工作目标及考评实施细则》,将禁毒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绩效考评体系,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主动性明显加强。三是以责任追究为保障,出台《禁毒工作责任约谈挂牌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问责力度,落实涉毒问题重点区域关注、挂牌整治制度,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化、常态化。四是推进举报奖励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成都市群众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奖励的申报和审批流程,确保申报奖励工作及时、规范。
以打促防、以打促管
一年来,成都全市进一步深化毒品问题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禁毒严打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公、检、法三家加强协作配合,合力强化对毒品违法犯罪的打击工作。公安机关全力攻坚,打团伙、摧网络;检察院提前介入,把好批捕关、公诉关;法院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惩处,进一步增强打击效能。在2015年初国家禁毒委部署开展的“百城禁毒会战”中,成都市综合成绩位列全国105个参战城市的第8名,在受到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表彰后,全市公安机关继续保持高压攻势,以部署“4·14”联合打击制毒行动和“5·14”禁毒堵源截流机制为引领,全力开展禁毒专项整治。
2015年,成都全市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755起,打击处理毒品犯罪嫌疑人3189人,批准逮捕2773人,审查起诉3058人,有罪判决率为100%,查处吸毒人员18959人次,在缉毒执法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的同时,有效震慑毒品犯罪。
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增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效果
一年来,成都全市广泛发动禁毒人民战争,宣传模式升级创新,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深入开展“6·27”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和“8·3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提升了青少年识毒防毒意识,戒治挽救了一大批吸毒人员。一是深化禁毒宣传教育,迅速启动“6·27”工程。研究制定《成都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推进计划》,在全市部分高校、职业院校内全面铺开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二是深化吸毒人员服务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禁毒工作活动站289个,聘用禁毒专管员1499名,全面铺开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一步扩大药物维持治疗覆盖面,建立维持治疗门诊及延伸点12个,探索建立吸毒人员高效转介机制,形成“五方联动,帮教合一”干预模式,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2015年,全市阿片类吸毒人员就业安置率达到82%。出台相关意见,将凡是符合我市低保边缘条件的涉毒家庭中未成年人纳入低保,避免涉毒家庭中的未成年人重蹈覆辙。三是加强病残吸毒人员收戒。在省戒毒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收戒患艾滋病、肺结核等严重疾病的吸毒人员2200余名,使病残吸毒人员在我市公开吸贩毒现象得到有力控制,我市涉毒重热点区域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
群专结合、多元协同
一年来,成都全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健全全民参与、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强化全社会拒毒、禁毒意识,着力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建立三级网格员协同工作机制,广泛发动门卫、保安、自治组织负责人甚至是环卫工、保洁员等一线群众力量,配合专业力量开展禁毒工作。全面落实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对涉毒信息线索实行“大事大奖、中事中奖、小事小奖”。2015年全市共接群众举报线索8000余条,根据线索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66件,兑现奖金100余万元。落实寄递物流安全管理三个“100%”要求,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市寄递企业新购置的X光机,按照购买价格的50%给予一次性专项补助,有力提升了寄递毒品发现能力,斩断毒品输送链条。(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