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正在执法的交警大汗淋漓,有市民给交警递上纸巾擦汗。
行人乱穿马路、非机动车违法骑行常常是许多交通事故的导火索。在经过3个月的交通大整治以后,上海道路的交通状况正在逐步好转。6月23日,记者跟随交警执法发现,乱穿马路的行人少了,非机动车也能依法骑行,更有市民看到执勤交警满头大汗,主动递上纸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配合交警的工作,这样城市的交通才会越来越好。”
威宁路天山路: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有所改善
“三个月前情况还是比较混乱的,尤其是在没有交警指挥的情况下,行人会闯红灯乱穿马路,很危险……”曾在威宁路天山路路口执勤的志愿者小张坦言,在交通整治前该路口的情况不尽如人意。
据了解,天山路威宁路路口是连通上海市长宁区西部的主要通道,附近有地铁2号线威宁路站,路口北面连接泸定路桥,不少从普陀过来的非机动车也会经过路口。总体而言,该路口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和人流量都较大。
6月23日早8点,澎湃新闻记者来到长宁区威宁路天山路路口,发现大部分行人都能做到绿灯行,红灯停,但仍然有小部分行人在二次过街信号灯由绿变红后,仍在前行。
泸定路桥下匝道口,过马路设有两处信号灯,记者注意到一位穿白衣的小伙过街时是绿灯,但当二次过街信号灯变红时,他未在指定区域等候,闯了红灯。小伙解释:“之前是绿灯,马路还没过完,我以为可以走。”交警则当场处以10元的罚款。
复兴东路隧道浦西入口:黄浦浦东交警联动整治
复兴东路隧道作为连接浦东浦西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每天早晚高峰期的车流量巨大,平时正常情况下,复兴东路隧道上下层双向都是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可是一直有心存侥幸的非机动车主无视法规。
自复兴东路隧道南线出口执法的陈警官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在集中整治之前,一个高峰时段一般有20辆各类非机动车穿越隧道,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明显减少。
在这三个月来的整治中,黄浦交警在高峰时段,在原有浦西道口1名警力的前提下,加派警力对隧道浦西道口进行不间断的设卡行动,对来往闯禁令的非机动车进行纠处。
黄浦交警介绍,在平峰时段,加强巡逻警力对隧道浦西两个进口进行巡逻,同时,加派辅警力量进行固守劝阻。
“我们协调了浦东警方,在隧道浦东道口延伸路段制止非机动车进入隧道机动车专用道,还协调隧道管理公司在隧道进出口处,放置LED大屏循环播放,提醒非机动车禁止进入隧道,并加强实时监控,形成连动的监管机制。”
6月23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在跟随黄浦交警执法时发现,仍有少部分非机动车主铤而走险穿隧道,被处以50元罚款。“其实很多(非机动车)车主也知道,这么做是违规的,就是交通法制意识淡簿,心存侥幸心理。”陈警官对记者表示,只有复兴东路隧道在迷雾、潮汛等恶劣天气致使过江轮渡停航的情况下,才会通过一系列临时措施,开放西向东大型车道供非机动车临时过江。
虹口龙之梦:人行横道不能变成非机动车道
6月23日上午7点半,记者来到虹口区花园路西江湾路时,虹口足球场和龙之梦购物广场周边的道路上已经熙熙攘攘,马路上的机动车、电动车,还有过马路的行人也渐渐多起来。
在现场,一名交警正站在人行横道上劝阻骑行非机动车的车主下车推行,这引起了很多骑电动车市民的厌烦。一位老人拒绝下车推行,他对交警解释道:“我站不起来啊,要么你们帮我推过去好了?”骑电动车的市民尽管不太情愿,但也下车推行过去。执勤交警告诉记者:“如果骑着车子过人行横道,那不就变成非机动车道了吗?在人行横道上以非机动车速度行驶,对行人来说很不安全。”
虹口交警部门表示,虹口龙之梦门口的道路路口交通状况较为复杂,除了有龙之梦商务楼、虹口足球场,周边还有轨交三号线和八号线,人流、车流都较大。“整治前主要的问题在于行人闯红灯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比较突出。”
针对上述情况,上海交通大整治以来,虹口交警部门除了在早晚高峰派遣交警、辅警和志愿者对路口秩序进行管理,还设置了“技防”和“物防”。
据虹口交警介绍,所谓“技防”,即对路口滞留人行横的机动车进行非现场执法(新安装的电子警察)和现场执法相结合,加大对机动车滞留路口和黄线违停的处罚,还路于民。而“物防”则是将原设在路口的非机动车停放点统一移动至路段内,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对原本与虹口足球场连接的人行横道线处进行改造,拆除部分绿化带,安装移动式隔离护栏。“这个移动式隔离护栏平日关闭,在虹口足球场有大型活动时开放,有效确保大型活动人员的快速疏散,减少安全隐患。”虹口交警透露。
中原路翔殷路:市民为交警递纸巾擦汗
6月23日7时30分许,中原路翔殷路路口,两名交警与几名交通协管员、志愿者均已经到岗。这个路口往西可进入五角场地区,往东经过翔殷路隧道可进入浦东地区,加上路口本身处于中环高架的正下方,车流与人流量都相对较大。
8时左右,执勤交警金海波拦下一辆银色面包车,车主不仅实线变道,透过车后窗金海波还看出面包车有非法改装的痕迹。“违法变道是这里最为突出的问题,因为附近有长海医院,许多驾驶员会辩解称赶时间,其实送患者更要谨慎驾驶。”
9时许,该路口依然车来人往,但在交警的指挥下,交通秩序较好,没有出现非机动车乱骑行或者行人闯红灯的违法现象。金海波说,交通大整治以来,路口的交通状况确实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往是交警在,驾驶员就会注意一些,不乱变道行驶,一旦交警走了,非机动车逆行、斜穿马路等,扎堆在一起。现在即使交警、协管员都不在路口,大部分驾驶员、行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样的自觉性是很重要的。”
当天上海的最高气温达34℃。早高峰执勤结束,两名交警已经满头大汗,制服也贴在了后背上。不过,在这样一个忙热的早晨,还发生了沁凉又窝心的一幕。
9时10分左右,市民何女士站在中原路上等候过马路,看到执勤的金海波脸上全是汗,连帽檐都已经浸湿,她立马从手提包里掏出纸巾递过去一张,“警察同志,擦擦汗吧,你们太辛苦了。”
金海波礼貌地接过纸巾,赶忙向她表示感谢,擦了擦脸上的汗。“以前执勤时也遇到过热心市民,一位老阿姨给我撑阳伞,还有人给我送水喝。尽管天气很热,但群众支持我们的工作,就好像喝了一杯凉茶一样,很舒心。”
何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当天是陪父亲去附近的医院拿急诊报告,经过路口,看到交警站在马路中间来回指挥交通,“这个地方没有阴凉可躲,也不通风,这么热的天气,他们站在路口保障秩序,真的很辛苦”。
面对交警的感谢,何女士笑着回答,递张纸巾只是举手之劳,不用客气。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日也是开车一族,对城市的交通秩序会比较关注,前阵子从老家来到上海,知道上海在进行交通大整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配合交警的工作,这样城市的交通才会越来越好。”
何女士的“举手之劳”也引发了路口其他市民的共鸣。多位市民称,如今出行时已经感受到了大整治带来的成效,自己会更加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而对交警的工作,他们也多了一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