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福建莆田检察机关全面强化“文化育检”工作

2016-06-23 14:12  来源:福建长安网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是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检察干警必须自觉坚持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检察院着眼于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和检察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引领、渗透、凝聚、塑造作用,在文化育德、育能、育行、育新上下工夫,形成强大的文化助推力,为检察事业增添一抹亮色,推动各项检察工作迈上新台阶。

  “围绕‘两提升五过硬’建设的总要求,开展‘人才、人格、人文’三项教育,始终把检察文化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系统工程来抓,不断丰富文化建设载体,扎实开展一系列文化育检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总结中提高,用文化的力量造就了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检察队伍。”莆田市检察院检察长于南生说。

  文化育德在营造氛围中淬炼精神品质

  2013年,莆田市检察院在机关大院主楼创建了文化长廊,悬挂检察系统干警书画、摄影作品,成为莆田市检察机关文化展示“新窗口”。同年,又建成集声光电为一体的检察院史荣誉室。2015年,进一步优化“硬装”,在主要办公场所、会议室、电梯、楼梯、走廊、食堂、健身房等各个角落开展新一轮设计。

  “通过布置富含政治文化宣传、法律文化知识、莆田历史文化风貌、展示生活文化等内容的挂图、展板,使检察办公大楼每个角落都充满文化气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机关文明形象。”莆田市检察院干警向记者介绍设计的初衷。

  在莆田市检察院的带动下,各基层检察院也加大了文化建设投入,积极营造检察文化氛围。

  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澄渚村有一条百米廉政漫画长廊,后黄村有一面面彩绘的廉政文化墙,还有清风文化馆、廉政书屋,依托区国税局建立的廉政教育基地……这些都是荔城区检察院积极营造检察文化氛围的一系列成果。

  荔城区检察院干警告诉记者,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展览、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取警示教育报告等方式,使全院上下形成办公正案、行廉洁事、做清白人的良好风气。

  走进城厢区检察院,从负一楼至六楼每层楼道的墙壁上都有一组版画,分别以“文明”“为民”“法律”“清廉”等为主题。“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这些展版,都能让自己的心灵接受一次洗涤。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展现检察干警的文明形象。”城厢区检察院干警说。

  城厢区检察院通过长廊文化,使无形的文化有形化、环境化,更好地展示检察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干警在受到哲学、美学、文学熏陶和享受的同时,不断加深对检察文化精髓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莆田市检察院首创在上下班前后半小时播放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为干警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形成全员参与和分享检察文化建设的局面,深受干警们的欢迎。

  文化育能在创先争优中提升职业品格

  “读书,当有三层境界,十大益处,初为致知、致中、致和、致用,进而致谦、致化、致善,终为致静、致定、致慧。”这是莆田市检察院检察长于南生撰写的《读书十致》里的一段话,他倡导全市干警在读书中致知致远。

  在于南生检察长的带领下,莆田市检察系统从国学文化入手,提升检察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每年五四青年节,莆田市检察院都要举办国学座谈会,以每人选取一段国学典故、每人讲述一则国学趣闻、每人摘录一策国学段子的形式进行座谈交流。去年和今年分别以“方圆有度”和“慎终如初”为主题,号召青年干警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随后将每位干警的发言材料汇编成册,形成《国学与检察》系列图书。

  莆田市两级检察机关溯源究本,从博大精深的国学中拓展新时期检察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积极探寻国学文化与检察工作结合点,打造莆检文化品牌。

  而莆田检察文联的成立,则标志着莆田检察文化建设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推动新时期莆田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莆田检察文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精神。在院党组的领导下,自觉接受省检察院文联和市文联的指导,按照莆田检察文联章程规定,认真开展检察文联工作,2016年1月获得全省“法在我身边”文学创作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近年来,莆田市检察院将青年干警发言材料汇编成册,出版了《允执厥中》《持心守正》《上善若水》《方圆有度》《国学与检察》等系列丛书;还借助“检察开放日”契机,向社会各界分发赠阅图书,取得了显著成效。

  几年的文化育能,莆田市检察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2013年来,莆田市检察系统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调研文章533篇,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0篇、省级42篇,检察理论研究成果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15年第七届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上,省检察院为莆田特设优秀组织奖。

  文化育行在感染熏陶中成就事业品位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不久前,莆田市检察院检察官收到了当事人郑女士送来的一面绣着“执法如山,为民维权”的锦旗。她感谢检察机关对其案件的支持,并高度赞扬检察机关严谨的办案态度与高度的人文关怀。

  这只是检察官日常工作的一个写照。本着“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宗旨,检察官为群众分析讲解法律,办好每一个案件,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检察文化融入日常工作。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青春期,敏感细腻而又容易冲动,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法制教育课,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人生行万里、法律记心里’,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是不久前,荔城区检察院来到辖区中山中学开展法制宣讲活动的情景。检察官通过真实鲜活的案例和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除了“送法进校园”活动,该院还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文明督导、交通劝导、义务献血、绿色环保等公益活动,积极参与“阳光助学”“金晖助老”“温暖回家路”等志愿服务活动。近三年来,该院共协助挂钩村落实项目资金12万多元,慰问困难群众28人次,结对帮扶12名贫困青少年。

  涵江区检察院组织青年干警开展“学先进、重实践、惠群众”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法律咨询、青少年维权、失足少年一对一帮教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有效化解矛盾2件,帮助1名失足少年考上理想高中、1名失足少年考上理想高校。

  “我们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检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莆田市检察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小吴说。

  付出总有收获。荔城区检察院先后被评为全省“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优秀志愿服务队”、“五四红旗团支部”和第三届“莆田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莆田市检察院及4个基层检察院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12届省级文明单位。

  文化育新在为民实践中铸就创新检察

  2014年,莆田市检察院首次拍摄廉政微电影《镜诫》。一经播出,就引起社会的关注。

  《镜诫》是在莆田市检察院收集各县区查办的典型职务犯罪案例和忏悔录,历时近6个月时间编纂《镜诫》一书的基础上拍摄成微电影的。书中呈现的20个案例和12个忏悔书,详细剖析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的心路历程和办案过程,涉及政法、土地管理、工程建设、医疗、教育、工商、环保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部门。犯罪主体中,既有处级干部,也有手握实权的小人物。同时,还精选了一些在媒体上报道过的其他省份发生的典型职务犯罪案例和一些相关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以丰富视角,增加不同的阅读体验。

  “看了《镜诫》,作为检察干警我要引以为戒,努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检察干警。”秀屿区检察院干警小陈对记者说。

  紧跟社会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015年,莆田市两级检察院陆续开通了官方微信、微博平台、今日头条号新闻客户端,配置专职新媒体宣传人员。成立莆检官微创意小组,发动集体力量参与创作。

  “两微”平台开通以来,莆田市检察院坚持每个工作日定时向大众推送信息,注重学习各地检察机关宣传经验,探索新媒体宣传规律,兼顾检察工作实际与移动阅读特点,尝试各类宣传风格,努力将检察工作转化为“时尚”“接地气”的形式来呈现。制作出广受好评的《莆田检察“捉妖记”》、职务犯罪案件通报、以案说法等具有检察特色的宣传作品。

  截至目前,“莆田检察”微博、微信粉丝达15000多人,推送微博936条、微信图文消息360期946条。自微信公众号2015年5月份参与榜单排行以来,“莆田检察”已进入检察日报中国法律微信影响力排行榜检察机关周排行(前二十名)21次、检察机关月排行(前二十名)4次,进入省检察院周排行50次;在法制网2015年全国检察微信排行榜中名列第19名,位列正义网2016年度第一季度“互联网+检察”指数排行榜检察微信榜第13名,为全省唯一入榜单位。

  检察文化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是全体检察人员的精神家园。新形势下,检察文化建设也应与时代发展共同前行,队伍与文化同建,文化与工作并重。莆田市检察机关将检察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变成内生动力,从而推动检察工作长足发展。(林振华 叶丹)


责任编辑:范建全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