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新疆把持续开展了32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升格为“民族团结进步年”,采取27项举措,切实解决各族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几个月来,新疆各级法院干警通过民族团结大讲堂、微行动、交朋友、结对子、送法下基层,在互帮互助中,将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抓实筑牢”。
呼图壁县人民法院干警买尔古丽·卡依玛斯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笑声。买尔古丽帮扶21名贫困居民多年,2011年成为该县“爱心妈妈”团队一员后,常出现在“靓丽大讲堂”“家庭道德大讲堂”“去极端化”专题讲座的讲台上。
买尔古丽说:“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只有各民族团结,新疆才会变得更好,我们的日子才会过得更好,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吐鲁番市中级人民法院有支特殊的队伍——“法官妈妈”。每两个“法官妈妈”结对帮扶一名特困孩子,从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悉心照顾,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目前,已有10名特困学生得到“法官妈妈”的关爱。
5月8日,鄯善县七克台镇南湖学校学生木合塔尔·阿不力孜和热依夏·吾斯曼给吐鲁番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妈妈”打来电话,汇报最近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自治区确定今年为民族团结进步年,我们要更好地用好‘法官妈妈’这个推进民族团结的平台,讲团结,做实事。”吐鲁番市中院党组书记税成疆说。
5月23日下午,哈密市人民法院的“民族团结进步大讲堂”正式开班,该院干警蒋明洁以一曲欢快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开场,随后例举了“当代雷锋”庄仕华、“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等家喻户晓的民族团结先进人物事迹,诠释了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永远血浓于水。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蒋新华说:“作为法院,要找准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以便民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进民族团结,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2016年4月以来,和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为少数民族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初步实现全院服务窗口干警全部懂双语的便民服务。
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创立双语政务网站、双语手机短信平台、双语裁判文书上网,开设便民小超市,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邀请140名少数民族各界人事担当特约监督员和人民陪审员,全力将民族团结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的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目前,该院163名干警与拜城县老虎台乡托普鲁克村55户特困户,托峰社区、火车站社区38名贫困户结对帮扶,干警自掏腰包给帮扶对象送去鸡苗、树种、生活用品等。
5月4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翟青峰号召全体干警要说团结话,办团结事,做团结人,凝聚团结向上的强大力量。在微行动环节中,该院在乌市第40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法治讲座、在固原巷举行社区法治宣传基地庭审观摩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法院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领导干部带头与基层各族群众交朋友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中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的集中体现。6月8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刘彦平带领干警带着生活用品来到乌市昌乐园小区3户贫困居民家中“交朋友结对子”。刘彦平表示,“昌乐园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嵌入式社区,今后我们将努力把‘交朋友结对子’工作做实做深,身体力行比团结,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蒋新华说,人民法院就要用惠民司法的实际行动推动民族团结事业发展,以发展促进团结,以团结保障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时,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司法职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进步。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