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形成了伪基站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盗取公民信息以及利用伪基站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实施银行卡资金盗划、假冒熟人微信、QQ诈骗的犯罪产业链。
2016年4月,55岁的公司财务邓女士被老板“章总”拉进了一个都是公司高层和生意伙伴的微信群,“章总”跟人谈着生意合作,让邓女士转账汇款。邓女士不疑有他,相继汇出了91万元后被拉黑了。
邓女士这才发现,自己很有可能是遭遇了电信诈骗。日前,杨浦警方破获了上海一起以微信群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
但让邓女士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诈骗者如何知道自己的财务身份,又为何冒充老板时竟然让自己浑然不觉异常?
转账91万后,“老总”微信群拉黑了她
2016年4月25日,邓女士收到一个微信添加要求,其简介竟是自己公司一名章姓负责人。4月28日早上9点17分,“章总”将她拉进了一个微信群,这个群里一共有9人,大多是公司的“领导”和“合作伙伴”,聊的话题也都跟公司“发展”、“生意”有关,还晒出“生意伙伴”为邓女士公司支付合作费用43万元的流水记录截屏图。
不久之后,“章总”在微信群里联系了邓女士,让她向此前支付费用的“生意伙伴”在深圳农业银行开设的一个账户转账45万元,邓女士照做了。随后, “章总”再次跟邓女士在微信群里联系,称已经跟此前的“生意伙伴”谈好,要求再向对方账户转账48万元,并称“办好后流水给我”。
然而待两笔共计91万元款项汇出后,邓女士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在这个微信群里发言了,对方已将她拉黑了。这时邓女士才发现,整个微信群里除了自己,其他全部是他人假冒,立即向杨浦公安分局报警。
6月9日,杨浦警方和上海反电信诈骗中心驻广西南宁工作组在广西南宁宾阳和新桥抓获涉案人员陆某和许某。经审查发现,2名犯罪嫌疑人还涉及本市另一起以同样手法诈骗财务人员85万元的案件。目前案件的审理工作仍在进行中。
这个微信群里9个人,只有被害人身份是真实的。
“互联网+”下的黑色“大数据”
事实上,邓女士的微信里有真正的该公司负责人章某的微信。但当时对方“自报家门”加她时,因微信头像非常相似,她误以为是“章总开了小号”。
为什么骗子能如此精准地锁定邓女士,惟妙惟肖地模拟“章总”的微信号?
2015年11月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专门针对财务人员的电信诈骗案,其中就有此类以微信群的方式实施诈骗的。上海公安部门在侦查此类案件时发现,之所以犯罪嫌疑人能精确锁定作案目标,事先做了大量的信息搜集工作。
“在一些案件里,犯罪嫌疑人通过互联网各种渠道,搜集沿海城市的公司信息,并找到公司法人姓名。然后再登录这些公司的网站上,通过公司的邮件系统,以公司老板的名义索取公司通讯录。”据侦查员介绍,作为电信诈骗犯罪的第一步,行内人称之为“取料”。
“取料”还只是开始。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取部分公司的内部通讯信息后,犯罪嫌疑人还会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加工”,比如通过手机号找出这些人的微信号,锁定公司财务等特殊人员,再通过境外注册的微信号“仿造”企业负责人微信号等,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洗料”。
在“取料”和“洗料”的过程中,伪基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据警方介绍,一些伪基站发送的非法链接中,有部分并不以直接骗取钱财为目的,但当链接被点击后,被害人手机就会中木马病毒,相关信息就会被犯罪嫌疑人获取。而这些获取的信息中,则与其他非法获取的信息一起,形成了黑色的“大数据”,为接下来 “精确”诈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公安部门表示,目前已经形成了伪基站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盗取公民信息以及利用伪基站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实施银行卡资金盗划、假冒熟人微信、QQ诈骗的犯罪产业链。
在获取个人信息后,犯罪嫌疑人会有针对性地营造各种虚假环境,比如这张合成的“转账图”,甚至还有假冒并敲了公章的“合同”。
对话“宾阳仔”:说得最多的是“不知道”
根据公安部门调查,当邓女士早上9点58分汇出第一笔钱后,10点03分就有人前往ATM机取款。被骗的汇款分成三级账户,1小时内全部取空。
今天上午,记者在看守所看到了此案的犯罪嫌疑人之一陆某。据陆某此前的的供述,在这起案件中他扮演的角色是“取款马仔”,当时他一个人使用多张银行卡取出20余万元现金,自己分得其中5万元。警方还在其身上找出三张不同的假身份证,而其随身的银行卡里有37万元现金,最高时曾一次存进过60万元。据了解,随着近年来公安打击力度的增大,必须暴露在公众场合的“取款马仔”所获得的分成也水涨船高。
然而跟不久前记者采访的另一起电信诈骗案中,同样是广西宾阳籍的犯罪嫌疑人一样,陆某大部分时间双眼失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
记:你多大年纪了?
陆:25岁。
记:你什么文化程度?
陆:小学没有毕业。
记:平时有工作吗?
陆:就是网吧里打打游戏,卖卖金币。
记:这个工作收入高吗?
陆:一天100-200吧。
记:那你的银行卡里怎么有那么多钱?
陆:不知道。
记:4月28日早上,你是不是去银行取过钱?
陆:我不知道。
记:警察在监控里看到你取钱了,你是给自己取钱吗?
陆:不知道。就是有人看我没工作,问我要不要取钱,给了我几张卡,我去取钱。
记:给了你几张卡,你取了多少?
陆:7张?不知道。
记:7张卡都是这个人的?
陆:不知道。
记:他为什么叫你去取?
陆:不知道。
记:你取完之后,分了多少钱?
陆:不知道。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利用腾讯QQ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方向最后都落在广西宾阳地区,当地从事此类工作的年轻人被称为“Q仔”或“宾阳仔”。随着微信的日渐兴起,“Q仔”们似乎有了新的“业务”方向:2015年开始,针对财务人员诈骗逐渐从各类QQ群向微信群蔓延。而作案工具也变得越来越简单:“过去至少需要电脑,现在一部智能手机就行了。”
一些曾前往广西宾阳办案的民警对于当地的场景印象极深:“凌晨1点过,村子里灯火通明。”有民警凌晨4点准备到村里抓人,却发现村口至少有4人来回张望。侦查员还记得,这些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真正自己日常使用的手机,大多是诺基亚8310这样的老款机型,没有智能手机。
“电信诈骗犯罪成本越来越低,需要制订和修改相应的法律提高违法成本。”一些在一线办案的民警表示,比如在银行卡开设限制、电信实名制方面,都必须提高违法成本,夯实基础工作:“否则电信诈骗只会在跟公安的对峙中,会不断升级,打击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