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公布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替诺福韦酯和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埃克替尼、吉非替尼3种药品降价幅度分别达到67%、54%、55%。
专利药、进口药价格昂贵,是导致百姓“看病贵”的原因之一。三种专利药价格“打对折”的谈判结果,可以极大地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那么,实惠何时能真正装进患者兜?
为何要建立药品价格谈判机制?
1
今年两会期间,在谈到一些国内无法生产的“救命药”问题时,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就曾表示,部分专利药正展开国家谈判。国家卫计委采取一些措施,选择了包括癌症治疗等重大疫病治疗的大约五个品种的药品,通过国家谈判的方式使这些药品的价格降幅达到约50%以上。
这次公布药品谈判结果后,国家卫计委方面表示,建立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降低广大患者用药负担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项体现国家意志和决心的惠民工程,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有利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降低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价格,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提高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同时,其对于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引导中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队”来了,买药便宜了吗?
2
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向社会公布,其中有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
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3种谈判药品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其中吉非替尼的月均药品费用将从约15000元降至约7000元。乙肝、肺癌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大大提高。
来源:国家卫计委网站
根据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要在6月底前完成谈判药品集中挂网。
国家卫计委药政司司长郑宏介绍,在国家谈判之前,已有十几个省把谈判药品纳入各地医疗保险合规费用范围,比如由贝达药业生产的埃克替尼在2013年2月就纳入浙江省基本医保支付范围,阿斯利康生产的吉非替尼2015年纳入浙江省大病医保。
浙江省卫计委药政处处长王桢说,此前这两种药都有慈善赠药制度,降价后赠药是否继续、医保支付如何调整尚需与人力社保部门衔接。
企业“舍价换量”,医保“松口”是成交关键
3
尽管“腰斩”后的价格公布对百姓来说,是巨大的让利,但不少医药行业从业者表示,从价格公布到能按下调后的价格买药,还有一段路要走,正所谓“破冰”不易,“筑路”尤难。“前提条件就是能否纳入国家医保,一个国家的市场对企业来说才有‘舍价换量’的动力。”王桢说。
对企业而言,虽然价格上让利,但进入医保是颗“定心丸”,它是之后获得更大市场、确保销量弥补价格差的基础。国家卫计委补充说明的鼓励优先采购和使用谈判药品、允许患者凭处方在社会药店购买药品、各地不再另行组织谈判议价等呼吁,都是要在兑现纳入医保体系的承诺之上。
然而,此次降价的三种药并未因此获得进入医保的“通行证”。散落在各省人社部门手中的决定权,使降价落地的不确定性增加,医保经费池的大小、各地的实际用药需求、对其他同类产品的影响等,都需要人社部门考量,将上述药品加入医保并非易事。
记者从多个省市卫计委了解到,此次谈判虽然由国家卫计委主导,并且多部门联合发文,但是否纳入医保决定权不在卫计委,医保是否“松口放行”是降价落地的关键。
目前,各省和医保的对接工作,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和省人社部门沟通协调,待其确切回复后,再决定下一步是否挂网采购;二是把沟通工作进一步下放,因为医保基金基本上由市、县各自统筹,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纳入何种保障形式。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表示,如何让药价谈判的结果尽快与多种医保政策有效衔接是当务之急,这将决定患者何时能切实享受到相对低廉的创新药,而药企也可尽快通过与各医院招采部门的挂钩,获得药品的真实用量,制定合理的药品生产计划。
专利药“到期”后,仿制药能否紧紧跟上?
4
记者了解到,通过价格谈判将创新药品纳入国家医保体系是国际通行做法,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可负担的、高质量的创新药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销量。
“一次改革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此次谈判结果肯定会在相关领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常峰表示,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有专门的遴选程序和原则,还要对基金压力进行测算,纳入国家目录需要一定的时间。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专利药能达成如此大幅度的降价协议,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中两个品种在中国的专利即将到期,国内仿制药已在“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因此专利药提前降价放量占领市场。
据了解,仿制药是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中国大部分药为仿制药。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指出,目前仿制药在国内的审批流程比较复杂,以丙肝的治疗为例,2013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升高达20余万例,通过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很大一部分患者可以被治愈。
然而,目前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在中国还没有被批准上市,不少患者只能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购买口服抗病毒药物,用药安全堪忧。加快新药审批步伐,及早纳入医保,让患者能通过正规途径获得药物,将使更多丙肝病人获得治愈。
王桢认为,药品的投入研发成本高,专利保护是必要的,能够保护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但是,当专利保护时间结束后,对仿制药的生产应开辟较快的审核通道,批准有资质有条件的企业生产,方便百姓买到安全低价的药品。
谈判结果如何与医保对接?
5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今年两会期间曾介绍说,一旦药品谈判成功,将考虑纳入相关的药品报销目录,使药的价格能够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
目前,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涵盖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等多种保障形式。
在国家谈判之前,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市)已经将相关谈判药品先后纳入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障)等医疗保险合规费用范围,谈判药品合理降价,将使更多患者能够买得起、吃得上,同时也节约了医保费用。
针对医保对接问题,国家卫计委提出,对于已经将谈判药品纳入当地医疗保险合规费用范围的地区,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医保制度和支付方式;对于尚未确定相关医疗保险合规费用范围的地区,及时做好与相关医保政策的衔接,对谈判药品抓紧重点评审,尽快确定不同保障形式医疗保险合规费用范围;对于确有困难的地区,也可从大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障)起步。
来源:新华社、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