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南岭镇镇党委书记黄志新在瑞邱村内巡查禁毒重点部位时,接到东溪村一位不认识村民电话,电话称有台农用车载着5个大胶桶从村道驶过,怀疑是制毒工具和车辆。黄志新马上致电东溪村村委书记跟进了解情况。半个小时后反馈信息称,这些大桶里装的是柴油,正送往附近采石场使用。涉毒警报解除,黄志新长舒了口气。
随着涉毒重点地区的进一步严打整治,处在“制毒高地”包围之中山高林密的河源,不断发现外来人员渗透并设场制造毒品问题。2015年底以来,河源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党政主导、禁毒委主抓、公安主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了市、县(区)、镇(街)、村(居)四级书记齐抓禁毒工作,责任到“人”到“户”,并广泛发动群众,打响“全民禁毒”战。
作为紫金县南岭镇禁毒第一责任人,黄志新直言“压力巨大”:“以山地为主的南岭镇地处四市五县交汇处,毗邻惠州惠东县、汕尾陆丰陆河镇等,境内交通不便,但镇外路网却四通八达,有着犯罪分子转移制毒的天然条件。”
按照紫金县委书记陈荣卓提出的自上而下贯彻“严防死守”的要求,南岭镇将禁毒工作纳入镇村干部量化考核,镇与村、村与家庭户分别签订《禁毒责任书》,将禁毒责任、任务层层分解,明确到人,实行镇主要领导包片,镇其他领导包村,村(居)干部包自然村,村民小组长、村治安员、护林员包山头的包干责任制,巡查清查不到位,敷衍了事的现象还给予通报批评,甚至“一票否决”。
被包围在群山之中的南岭镇满眼青翠,村民大多聚居在几个小盆地,而大山内却不乏无人居住甚至是早年因为出行困难废弃的老屋、“空心村”等。为此,该镇各村(居)实行禁毒网格化管理,对出租屋、闲置屋、废弃老屋、厂矿山、水库、山塘、养殖场、旅馆、电站周边等易发制毒贩毒吸毒的场所进行登记造册,明确场所业主和责任人。每周二各驻村(居)工作组组织各村、各片、各村小组及护林员开展全面深入拉网式排查。
“结合最新的制毒窝点选点特征,我们摸排出来彩头村坪洋子、瑞邱村老虎崖、庄田村三坑凹背等15个易发制毒窝点重点防控区域,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黄志新介绍,重点区域指定专人负责巡查,并拍照留存,将排查情况实行周报告制度。
此外,南岭镇还额外增加经费补贴,将11名护林员发展成了重点禁毒力量。护林员袁能兵说,以前他们主要巡查防火护树,如今多了一份禁毒的责任。“我们对各自的‘责任田’每周不低于两次的全面巡查,一些废弃的老屋、厂房、养猪场必巡必看,留意生人进出等,如果闻到异味还得找到源头。”而河源市发出的举报涉毒线索最高奖励30万元的公告,也成了勤快“巡山”的动力。护林员范国高乐呵地说:“有奖励当然更好,备不住哪天发现一条线索,够我干一年的工资呢。”
除了紧紧抓住重点部位巡查外,吸毒人员则成为重点监管对象。今年4月25日晚上,南岭镇禁毒办副主任朱丁巡查走访时,发现吸毒人员陈某屋后水沟有异味,邻居表示已经两天都没有看见他了。然而朱丁发现,陈某家中茶几上还有尚未变质的茶水,那么他即使离开也是刚走不久。朱丁赶忙拨打陈某的手机,证实他中午刚刚离开家到镇上去了。“可是水沟异味很重,得确保他没有在屋里进行制毒等非法活动。”朱丁在巡查队员的帮助下,搬来长梯趴在陈某家二楼的窗户上,就着手电微弱的光仔细观察屋内情况,确定没有制毒工具等异常才总算放下心来。
“白天巡查既为宣传也为排除可疑情况,但总有些盲点或者不易发现的问题,在晚上却容易显露,譬如废弃老屋内若是有火光,那就必须前往巡查。”朱丁说,目前该镇每条村每周至少组织两次夜巡。
就在《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前的一天,彩头村主任袁彩村和南岭镇的常务副镇长陈卫彬及副镇长曾锦忠刚刚进行完每周一次的“三人行”巡查。他们来到毗邻的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的行政村,与村支书互换信息。“那村支书说,现在制毒的周期缩短至2天,发电机也埋在地下运行,制毒的手段更加隐蔽。”袁彩村说,他们赶紧向上汇报,巡查时要更加细致,且广泛告知群众,留意类似这些新特点的可疑情况。
走在南岭镇瑞邱村村道上,记者发现,村内红色手写禁毒标语随处可见,举报有奖公告贴到了每家每户的外墙上,甚至连村民家中正堂上的“福”字年历上,也印制了朗朗上口的识别制毒窝点顺口溜。
黄志新告诉记者:“老百姓的警惕性提高了,成为我们禁毒的‘千里眼’‘顺风耳’,这场禁毒战将打得更加有效。”(邓新建 邓君 何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