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监狱系统:情暖高墙 关爱儿童

2016-06-03 09:41  来源:法制生活报

  “这是我的妈妈,虽然她过去犯了错,但我会等着她回家,我在家也会乖乖的……”5月26日,在贵州省第一女子监狱以“浓情五月、感恩母亲、快乐成长、母爱同行”为主题的活动中,这是女儿小云(化名)对尚在服刑的妈妈想说的一句话。此时,情到深处,参与互动的服刑人员与他们的儿女彼此相拥,双手紧握,眼中都噙着泪花,所有在场的人都为这一情景动容。

  这也是一份特殊的“六一”儿童节礼物,孩子们有了与妈妈“零距离”相聚的机会,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温暖。贵州省第一女子监狱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帮助服刑人员子女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同时利用亲情力量坚定服刑人员改过自新的信念。

  长期以来,服刑人员子女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因父母的一念之差承受着一份沉重的压力,个人成长往往也陷入困境,因而如何让他们在“阳光”下成长是社会亟需面对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在全面推进“育新工程”“雨露工程”建设中高度重视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的救助保护工作,通过募集社会公益基金,动态帮扶服刑人员特困家庭未成年子女等举措,使他们像普通家庭里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解除了服刑人员最大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

  福泉监狱

  “主题帮教”架亲子桥梁以人为本彰显人性关怀

  “爸,是你吗?我好想你!我都有些不想读书了。”“儿子,爸爸也好想你!别说泄气的话,马上就要高考了,争取考个好成绩。你好好地复习迎接高考,我在这里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家。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好,爸,你早点回家!”“嗯,……”

  这是福泉监狱服刑人员江某在与其儿子进行特殊通话时的一小段对话,随着父子俩的话闸子被打开,时间不知不觉就过了20分钟,父子温情也在连线间蔓延开来。

  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序幕,对于每个正常家庭而言,这正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应对人生挑战的重要关键节点。然而,却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身处高墙之内,只能望墙兴叹,无法为自己的子女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他们也常常为此悔恨、难过……

  为了缓解服刑人员因子女高考带来的焦虑情绪,今年临近高考期间,福泉监狱在全监狱范围内启动了“情暖高墙·助力高考”主题帮教系列活动,活动在服刑人员与其家人间架起了一道情感沟通的桥梁,帮助服刑人员及其子女走出阴影、重树信心,更为监狱的安全稳定起到了推动作用。

  4月27日这天,福泉监狱心语桥廊工作室进行了一场特殊意义的《心理访谈》,这是“情暖高墙,助力高考”主题帮教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与活动的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家有子女即将参加高考的服刑人员学会缓解自身压力,学习如何与子女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正确表达对子女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访谈中,三名访谈服刑人员讲述了面对子女即将高考的担忧、压力及内心的自责,言语间透露出他们对儿女真挚浓烈的关爱;心理咨询师则针对三名服刑人员的情况,进行了心理分析,提出了如何调整心态、舒缓情绪的建议和见解,鼓励他们积极与家人和子女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

  为深化此次系列活动的内容,福泉监狱还为符合条件的服刑人员与其临考子女免费开通一次亲情热线,这一方式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服刑人员江某的儿子从小自尊心就很强,自江某服刑以来,从未跟随家人到监狱会见过江某,江某为此心灰意冷。眼看儿子即将迎来高考,江某内心更加矛盾,既想打开父子沉封五年的话匣子,又怕打扰孩子高考前平静的生活。

  民警在得知情况后主动出击,先与江某妻子沟通,了解掌握情况。当了解到江某家人其时已谅解江某犯罪给家人带来的伤害,其儿子只是羞于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思念等实际情况后,监狱民警分别作起了江某和孩子的工作,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地疏导。

  5月3日,江某在高考亲情热线中听到了三年来日思夜想的儿子声音,这位七尺男儿不禁潸然泪下。在20余分钟的通话中,父子二人无话不说,从幼儿时难忘的故事,到父亲被捕入狱后的想念,再到高考面临的压力。由于有之前参加“心理访谈”作为铺垫,江某在电话中,不断为孩子答疑解惑,督促孩子不要过于紧张,按计划沉着冷静备考……此次通话,冰释了父子二人阻隔数年的亲情,起到了加油鼓劲,缓解双方压力的良好效果。

  鱼洞监狱

  千里走访解心结真情帮扶暖人心

  3月17日这天,春寒料峭,迎着绵绵细雨,鱼洞监狱一行民警四人驱车千里,赶往德江县钱家乡关音滩村赵家沟组进行实地走访,为服刑人员赵某的家庭排忧解难,而鱼洞监狱关心服刑人员子女的举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2年,服刑人员赵某因盗窃罪被投入鱼洞监狱三监区服刑改造。自改造以来,赵某自觉遵守监规纪律,积极寻求改造,后因表现良好获减刑21个月。

  2015年,在一次亲情电话中,赵某得知妻子在外出打工期间被人杀害,在当地司法部门的调解下,这笔赔偿金暂时寄存在赵某姐夫那里,而其孩子也交由姐姐代为照顾,但是赵某一直无法跟姐姐取得联系,而孩子已经达到读书年龄,孩子的入学教育问题该怎么解决,赔偿金能否用到他们身上?这些问题都成了赵某心中解不开的心结。

  每每想起此事,赵某总是闷闷不乐,渐渐地,他变得寡言少语,很少与人交往,对此,监区民警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间。为了帮助赵某打消这块长期压在心头的心病,鱼洞监狱派出四名民警前往当地。

  在赵某家的庭院前,鱼洞监狱民警向赵某的父母讲解了此行的目的和意义,并转达了监狱领导的问候和嘱托。在交谈中,民警了解到,赵某妻子死亡赔偿金除了部分拿给女方父母的以外,其余都交给了赵某的姐姐和姐夫代为管理,而赵某的父亲和村领导也证实确实如此。

  赵某的父亲告诉民警,只要不是孩子急需用钱,此项资金不会另行它用,直到赵某刑满回家为止,“现在孩子逐渐长大,到了读书的年龄,为了让孩子读书方便,现在回到我们的身边居住,由我们照看。”

  由于赵某家庭情况特殊,加之其父母年岁(均在75岁以上),当地政府部门已经将其纳入低保,每月其父母和孩子都可以领到相应的生活费用。

  次日,民警还到学校去看望赵某的儿子,并自筹资金购买了书包、文具盒、笔墨纸张和书籍等学习用品送给孩子,当得知赵某孩子学习很用功,成绩一直不错时,大家都都感到很欣慰。临别时,赵某的孩子对着镜头说道:“爸爸,我很好,请你放心,你要好好改造,做个好人。”

  阔别已久的家乡、年迈的父母、可爱的儿子、久违的相邻……当一幅幅熟悉的画面出现在民警走访录制的视频中时,赵某不禁掩面而泣,他满含热泪地对监狱警官说到:“真的想不到你们能够为一个服刑人员,不远千里去化解我的问题,解决我的心病,真是感激不尽呀!在今后的改造中,我一定积极改造,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

  宁谷监狱

  传递爱心接力棒共筑孩子成长路

  在宁谷监狱,每个月的监狱长接待日,服刑人员都会提出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不少问题超出了监狱的职能范围,但为了让他们安心接受改造,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监狱还是倾尽全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不,在今年年初的一次监狱长接待日中,宁谷监狱了解到,服刑人员余某和陈某两人入狱后,两人的妻子都选择一走了之,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无人照料。为让他们安心改造,也为让服刑人员子女感受到温暖,宁谷监狱决定联合服刑人员家庭所在地的多家单位和部门,切切实实地为他们解决生活问题。

  自打服刑人员陈某入狱后,年迈的父母根本无力支撑起整个家庭,他们几乎没有生活来源,三个年幼的孩子生活没有保障,孩子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现在唯一的安身之处也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

  在宁谷监狱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当地民政部门、救助站、政法委等多家部门和单位联系,帮陈某的孩子们解决生活问题;民警将慰问品来带到陈某的家中,为他们送上生活物资和慰问金,并和当地民政部门沟通协调,为其子女解决了低保问题,让孩子们生活得以保障。

  服刑人员余某家住普定县,妻子得知余某获刑10年锒铛入狱后,一气之下丢下年幼的女儿一走了之,体弱多病的公婆只能带着孙女,背负10余万元的债务艰难度日,因经济拮据,孩子也无法继续上学。

  对此,无能为力的余某焦急万分,监狱民警把这些情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得知余某入狱前还曾因奋勇救火被当地政府授予“2010年度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后,监狱决定为这个迷途知返的“救火英雄”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此后,监狱民警多次来到普定县民政局,详细咨询如何能让余某的家庭走出困境,并来到余某的家中,为余某家属准备了其在狱内服刑的日常生活视频,好让老人放心;回到监狱,民警也为余某带来他女儿的照片,并录下其父母想对他说的话,拍下他以前生活的场景,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余某女儿的低保问题也得以解决,余某的“低保梦”得以实现,同时让他的女儿感受到这个社会集体对她的关爱。

  一直以来,宁谷监狱从关注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从未放弃对服刑人员子女的关怀,主动携手社会各单位和部门共同搭建起贫困服刑人员子女健康成长的桥梁,让他们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六盘水监狱

  走访帮扶破碎家庭 给孩子送去温暖

  2016年元旦节前的水城,天气寒冷,雾雨蒙蒙,六盘水监狱的五名民警踏上了对服刑人员家庭的家访之路。这是一次特殊的家访,民警们希望用自己的付出能为“墙里”和“墙外”的亲人传递一丝温情,更希望一个个破碎的家庭能早日团聚,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让老人安享天伦之乐。

  在家访的第一站,民警来到了水城县老鹰山镇木桥村服刑人员赵某的家。在民警眼前,这与其说这是个家,不如说只是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家里唯一的电器是1台19寸的老式电视机。家中老人的两个儿子,1个在六盘水监狱服刑,1个在轿子山监狱服刑,刑期分别为12年和16年,照顾4个孩子的重担自然落在了两位花甲老人的身上。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民警感受到老人内心深处的自责,对于正在服刑的2个儿子,他们既心痛又无奈,同时也对当前和今后的生活充满着忧虑。

  当民警了解到这个贫困的家庭没有被纳入低保后,立刻赶往老鹰山镇劳资社保所了解情况,协调赵某家属的低保之事。当地社保所负责人表示只要符合条件,将尽早安排人协调此事,还鼓励赵某安心改造,政府会对他的家人给予关心和照顾。不久后,老鹰山镇社保所通过书面形式告知民警:从12月份起,将赵某的4个子女长期纳入低保救助对象,并发放临时性救助大米,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

  而在走访的最后一站,民警来到了威宁县猴场镇服刑人员吴某的家。目前,吴某家中的5个孩子由两位老人照顾,孩子中最大的9岁,最小的2岁,由于家中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这个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这个用木板、木条搭建起来的住所家徒四壁,而在阴冷的冬天对老人和孩子来说更是一种煎熬。

  老人告诉民警,孩子每日的主食是酸菜汤泡包谷饭,因长期缺乏营养,几个孩子身高都明显低于同龄人。于是,民警又重新返回镇上,为孩子们买了棉鞋、大米、食油和其他一些食物,帮助他们解决了冬天的衣食问题,让他们感受到了关怀的温暖。

  当民警家访时了解到吴某的5个孩子都没有上户口后,又专门请来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和该村村支书,由派出所工作人员特事特办,另由村委会开具相关证明,最终将吴某家的低保落实,进而就解决这个家庭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走访结束后,民警将走访所拍录像制成短片,将一份份亲人的嘱托及时地送到服刑人员吴某的面前,帮助他树立安心改造、重新做人的决心。

  沙子哨监狱

  开展外延帮教寄托亲情牵挂

  2015年6月3日,沙子哨监狱民警带着服刑人员熊某、马某为儿女们购买的书包等礼物踏上了前往黔西的路途,这些礼物虽然普通,但对他们的孩子来说却有着沉甸甸的意义。

  这次的外延帮教是沙子哨监狱一监区去年“春晖行动”的第一个活动。此次活动中,民警们准备了录制好的服刑人员熊某和马某对家人的讲话,以及他们为儿女们购买的“六一”礼物;同时,民警还承担着到当地民政部门咨询相关救助帮扶政策的任务。

  当民警将儿童节礼物亲手送到孩子们手上时,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也感受到了第一份来自高墙内的父爱,在摄像机前,伴随亲人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的嘱咐,孩子们也寄托了对父亲的思念。

  在“春晖行动”中,沙子哨监狱民警正是以“重亲情、树良知、担责任、知感恩”的教育理念,以情系人,传递感恩,让服刑人员子女感受到来自高墙内的温暖。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2月初,眼看春节将至,沙子哨监狱的服刑人员郭某某那份对女儿日思夜盼的心情越加浓烈。在他入狱后,父亲和弟弟因疾病和车祸相继离世,这个家已是支离破碎……

  如今,女儿是他唯一的牵挂,但这份牵挂已成了郭某某的心疾,桎梏着他的改造之路,这一切监狱民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不久后,监狱民警带上为郭某某录制好的视频来到其女儿的居住地——修文县扎佐镇进行家访。民警通过同小女孩母亲的交流,了解到小女孩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同时,民警将在郭某某监狱的生活学习、改造表现等情景拍摄制作成视频,在家访的过程中播放给他的家人看,让家人对他在监狱的生活和改造表现能够清晰的了解。

  “看见他在监狱里表现不错,我也就放心了,现在就盼着他好好改造,早日回家!告诉他,我会一直为他守着这个家。”看到丈夫在监狱的生活状况后,郭某某的妻子说。


责任编辑:张齐云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