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惠阳普法实现新飞跃

2016-06-01 08:29  来源:法制日报

  不论是打开电脑还是手机,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127个村(社区)的居民都能收到司法局定期发送的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在家里,群众有普法“两读本”“傍身”;外出时,法治文化长廊、法律图书角等法治文化阵地“遍地开花”;群众遇到涉法难题,政府+公益模式聘任的“法制副主任”更是进村入户走到田间地头送来免费法律服务。

  记者了解到,“六五”普法以来,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及司法局的指导下,惠阳区在巩固普法先进的基础上,以创新平台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搭建普法平台延伸普法触角,拓宽宣传覆盖面,使法治宣传活动有点有面有阵地,有声有色有实效,实现了普法法治新飞跃。

  网络平台成百姓法律超市

  “嘀”一声,惠阳县张大爷的手机又收到了该区普法办“掌上村务短信普法”平台发来的短信。“看看这几天有什么热点?”他赶紧拿起老花镜打开短信,细细看起来。

  据介绍,惠阳区司法局打造了普法“多维网络”平台,除了在全区127个村(社区)普及普法短信外,还在全国县(区)一级率先导入“互联网+普法法治”,开通“法治惠阳”网络平台、微信、微博,整合普法成员单位网站、普法QQ群等网络资源,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网上普法、网上学法、网上考法、在线法律咨询、网上法律服务超市等活动。

  该局还定期优化网络栏目,开设法治聚焦、法治动态、法治常识、法制副主任在线服务等栏目,以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方式对法律热点难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根据党员干部、企业人员、基层群众、学校师生等不同对象的普法重点,科学设计,通过“法治惠阳网”开展公职人员学法、企业人员学法、青少年学法、教师考法、“每月一法有奖问答”等学法、考法活动,确保普法对象感兴趣、愿意学、用得上,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目前,“法治惠阳”网络平台已经发展形成了PC版、手机版、微信、微博多层次结合的普法利器,网上监督、网上学法、网上考试、网上法律服务等功能不断完善,推广、应用成效明显。据统计,自2013年3月29日开通以来,该网站点击量已达到38万多人次;“每月一法”有奖问答学法考法涉及法律法规30多部,参与人数达万人以上,成为百姓身边的法律超市。

  “法制副主任”零距离免费服务群众

  淡水司前社区某小区五楼住户刘某家厕所水管破裂,漏水渗入到三楼住户赖某家,导致赖某家中的部分衣柜、墙身受到损坏。赖某多次与刘某家交涉未果,双方关系一度僵化紧张。

  为防止双方矛盾激化,介入调解的驻村“法制副主任”许晓伟在调查并确认赖某反映的情况后,与社区书记廖运生一起,在半个月时间里,分别到赖某和刘某家中做思想工作,耐心分析双方的利害关系,剖析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最终促成双方就此事达成一致协议。

  许晓伟是通过政府+公益模式聘任的村(居)委“法制副主任”,他的职责就是点对点服务基层、零距离免费服务群众。

  据悉,惠阳于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并迅速完成向“法制副主任”制度过渡。在实践中,依托“法制副主任”实体平台,以每年一个主题活动为抓手:2013年“百场法制讲座”、2014年“牵手法律村居行·培养法律明白人”、2015年“宪法进万家”,充分发挥“法制副主任”法律事务的“指导员”、法律知识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律诉求的“引导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基层法治的“参与员”和法律援助的“联络员”的作用,将“法律套餐”“零距离”送到群众中去。

  2012年以来,该区“法制副主任”共下乡上门提供法律服务3万余人次,接听法律咨询电话8千余个,帮助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合同约460件,协助调解矛盾纠纷约1300宗,一些久拖不决困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矛盾纠纷也得到妥善解决。

  法治文化引领传播正能量

  晨起后、晚饭前,锻炼、休闲、娱乐的人们时时能看到法治文化元素。记者了解到,惠阳区按照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到哪,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就到哪的思路,先后建成了淡澳河两岸廉政文化长廊和法治文化长廊,以及体育公园二期法治园区、市政广场法治宣传基地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

  同时,该区还利用交通主干道,打造城区“两纵两横”沿路公交站台、路灯柱、公交车等公益法治文化宣传网点;建成丽江花园、中铭豪园、碧翠园等法治文化示范小区。目前全区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近20个,设立村(居)、企业、学校、机关法治宣传栏500余个。

  而法治文化建设也延伸到每个网格。在机关,惠阳区开展法治征文活动,微信开通“法律茶室”,举办培养法治思维培训班、讲座,建成惠阳区反腐倡廉展览厅、村官廉政教育基地;在镇村,平潭镇建成法治文化广场,三和街道建成了法治文化长廊等,形成法治文化建设一镇一品;在学校,聘请法治副校长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举行法制征文、法制手抄报、模拟法庭等,建成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使青少年不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企业,建立法律图书角、法治宣传专栏,举办法制讲座,企业内刊开设“法治在线”,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会组织和心理咨询室等,为员工的工作生活提供法律指导。

  此外,该区还用活“法治惠阳”电视品牌,通过“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引起广大群众的普遍关注,成为老百姓了解法律知识的“窗口”。

  该局还定期优化网络栏目,开设法治聚焦、法治动态、法治常识、法制副主任在线服务等栏目,以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方式对法律热点难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根据党员干部、企业人员、基层群众、学校师生等不同对象的普法重点,科学设计,通过“法治惠阳网”开展公职人员学法、企业人员学法、青少年学法、教师考法、“每月一法有奖问答”等学法、考法活动,确保普法对象感兴趣、愿意学、用得上,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目前,“法治惠阳”网络平台已经发展形成了PC版、手机版、微信、微博多层次结合的普法利器,网上监督、网上学法、网上考试、网上法律服务等功能不断完善,推广、应用成效明显。据统计,自2013年3月29日开通以来,该网站点击量已达到38万多人次;“每月一法”有奖问答学法考法涉及法律法规30多部,参与人数达万人以上,成为百姓身边的法律超市。

  “法制副主任”零距离服务群众

  淡水司前社区某小区五楼住户刘某家厕所水管破裂,漏水渗入到三楼住户赖某家,导致赖某家中的部分衣柜、墙身受到损坏。赖某多次与刘某家交涉未果,双方关系一度僵化紧张。

  为防止双方矛盾激化,介入调解的驻村“法制副主任”许晓伟在调查并确认赖某反映的情况后,与社区书记廖运生一起,在半个月时间里,分别到赖某和刘某家中做思想工作,耐心分析双方的利害关系,剖析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最终促成双方就此事达成一致协议。

  许晓伟是通过政府+公益模式聘任的村(居)委“法制副主任”,他的职责就是点对点服务基层、零距离免费服务群众。

  据悉,惠阳于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并迅速完成向“法制副主任”制度过渡。在实践中,依托“法制副主任”实体平台,以每年一个主题活动为抓手:2013年“百场法制讲座”、2014年“牵手法律村居行·培养法律明白人”、2015年“宪法进万家”,充分发挥“法制副主任”法律事务的“指导员”、法律知识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律诉求的“引导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基层法治的“参与员”和法律援助的“联络员”的作用,将“法律套餐”“零距离”送到群众中去。

  2012年以来,该区“法制副主任”共下乡上门提供法律服务3万余人次,接听法律咨询电话8000余个,帮助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合同约460件,协助调解矛盾纠纷约1300宗,一些久拖不决困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矛盾纠纷也得到妥善解决。

  法治文化引领传播正能量

  晨起后、晚饭前,锻炼、休闲、娱乐的人们时时能看到法治文化元素。记者了解到,惠阳区按照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到哪,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就到哪的思路,先后建成了淡澳河两岸廉政文化长廊和法治文化长廊,以及体育公园二期法治园区、市政广场法治宣传基地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

  同时,该区还利用交通主干道,打造城区“两纵两横”沿路公交站台、路灯柱、公交车等公益法治文化宣传网点;建成丽江花园、中铭豪园、碧翠园等法治文化示范小区。目前全区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近20个,设立村(居)、企业、学校、机关法治宣传栏500余个。

  法治文化建设也延伸到每个网格。在机关,惠阳区开展法治征文活动,微信开通“法律茶室”,举办培养法治思维培训班、讲座,建成惠阳区反腐倡廉展览厅、村官廉政教育基地;在镇村,平潭镇建成法治文化广场,三和街道建成了法治文化长廊等,形成法治文化建设一镇一品;在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举行法制征文、法制手抄报、模拟法庭等,建成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使青少年不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企业,建立法律图书角、法治宣传专栏,举办法制讲座,企业内刊开设“法治在线”,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会组织和心理咨询室等,为员工的工作生活提供法律指导。

  此外,该区还用活“法治惠阳”电视品牌,通过“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引起广大群众的普遍关注,成为老百姓了解法律知识的“窗口”。(邓新建)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