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北京市怀柔区法院与北京市法学会不动产法研究会共同组织召开了“不动产纠纷审判与执行疑难问题研讨会”,北京怀柔区法院院长辛尚民、北京市法学会不动产法研究会会长田玉玺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据悉,这也是双方开展“专家与法官对话”系列活动的第一场。当天,共有法官、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包含五项议题: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疑难问题、农村村民私有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纠纷中的疑难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的法律问题、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房屋等不动产在强制执行程序中的疑点与难点。
主题发言环节分为不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纠纷审判与强制执行及自由发言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中,怀柔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孙竞在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司法实践研究”为题进行发言的过程中讲到,目前,怀柔区的农村土地纠纷案件数量不多,在商事案件中的占比基本呈现降低趋势,据统计,2013-2015年,怀柔法院审结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共118件,占商事结案总数的3.4%。
但是,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审理时间长、审理难度大,从历年案件的平均审限来看,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平均审限远大于普通商事案件。
而且,串案现象比较突出,2013年审结的30件农村土地相关案件中,有5件案由相同、被告相同、事由相似的农业承包类案件,串案占比16.7%;2014年审结的26件农村土地相关案件中,有8件串案,串案占比30.8%;2015年审结的62件农村土地相关案件中,有16件串案,串案占比25.8%。
“串案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农民维权意识提高,一旦有争议就纷纷起诉;另一方面也反映案件审理结果将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示范效应,影响较孤案更大。”孙竞说。
同时,他表示针对农村土地纠纷,除了完善法律的相关规定外,在审理时,应始终以维护稳定为前提,平衡各方利益,选择典型案件,以点带面,达到“审结一案,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
并且,建议要注重调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还依靠基层组织,促进纠纷圆满解决。另外,要广为普法,增强当事人的法制观念,从源头减少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当天的研讨会上,北京市法学会不动产法研究会副会长刘燕萍、怀柔区法院汤河口法庭庭长祝兴栋等多位专家、法官也都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主题发言。(刘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