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法官权益保障信息化平台开通仪式暨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上海三级法院的法官权益保障工作自此将纳入这一网上平台统一管理,并在上海高院“维护司法公正、依法保障干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下称“维权委”)的协调组织下,建立起职责明确、反应迅速、衔接顺畅、处置有力的法官权益保护体系。
保障法官权益刻不容缓
2015年9月,湖北十堰四名法官被一名当事人携尖刀刺伤,血染法袍;2016年2月,北京昌平法院法官马彩云在家中被一名当事人开枪杀害,其身为法警的丈夫也被枪击受伤……近年来,侵害法官权益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2014年1月至今,上海法院系统发生侵害法官人身安全、侵犯个人隐私、诋毁个人名誉、干扰审判工作等侵害法官合法权益的事件160余件,其中,侵害法官人身安全、侵害法官名誉权的情况最为突出,分别占到侵害事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为此,上海法院于2013年9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维护司法公正、依法保障干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法官权益保障的具体工作。
信息化平台畅通维权渠道
为进一步畅通法官权益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渠道,使相关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动态,上海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开通了法官权益保障平台。据了解,该平台设有督查通报、典型案例等9个栏目。平台通过信息集成,定期更新上海各级法院侵害事件数据,包括侵害类型、侵害地点、涉案案件类型等,为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法官在遇到侵害事件后,可通过平台及上海法院法官维权热线,提起维权诉请,相关部门将及时跟踪处置,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着落”。
据悉,上海法院还将组建一支由心理学专家及法院系统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干警共同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有需要的法院干警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服务。上海法院从2009年起就开始了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项培训工作。目前获得二级心理咨询师人员209名,三级心理咨询师近70名。
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
记者了解到,法官权益保障平台的成立,将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从事前预防、事中严处、事后保障三个方面,帮助全市法院第一时间掌握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动态,畅通法官权益受侵后的救济渠道。“事前预防就是通过规章制度、案例等让法官树立维权的意识;事中严处就是一旦发生侵权事件,法官能及时将情况报到平台上,相关维权工作能够及时开展;事后保障,就是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力量进行心理辅导、慰问。”上海高院“维权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针对发生在庭审中或庭审后,或当事人通过邮寄信件等形式辱骂、威胁法官,后果轻微,且影响不大的轻微侵权案件,需与侵权人进行沟通谈话,提出警告;针对当事人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恶意诽谤、侮辱法官,后果比较严重,且造成一定影响的较大侵权案件,则应对侵权人提出警告、训诫、责令当事人写出书面检查或保证书等;针对反复发生、性质比较恶劣,或者影响较大的重大侵权行为,应及时依法处置,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此外,上海法院还致力于加强外部协同,形成保护法官权益的社会合力。
记者了解到,浦东法院通过与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自贸区分局联合签署《健全保障法官合法权益工作机制备忘录》,建立起法院与公安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使全院各办公点与辖区派出所建立点对点联系,部门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派出所负责人为紧急联络人,并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
目前,上海高院正在筹备建立起市级层面的公检法联席会议制度,以便更加高效地参与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据悉,这一工作机制最快能在2016年6月下旬出台。
2016年3月1日,上海高院副院长郭伟清透露,上海市委政法委已经考虑在市级层面成立法官、检察官合法权益保障委员会。新成立的委员会将为保障法官、检察官合法权益,确保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公正司法提供有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