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区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

2016-05-25 15:08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5月23日,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据市司法局律师综合管理处处长高鹏介绍,截止2015年底,全市16个区6878个村居全部建立了“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工作网络,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的全覆盖。

  高鹏处长介绍说,村居法律顾问重在突出公益性,服务律师事务所指派优秀律师每个月至少到村居服务1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顾讲询调训”5个方面。

  其中,“顾”是指服务村居,担任法律顾问。协助村居委会订立、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和管理规定,为社区(村)建设、社区治理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意见。

  “讲”是指现场讲法,开展法治宣传。结合村民生活需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以案释法等方式,引导、教育村居民遵纪守法,不断提高村居民的全民守法意识。

  “询”是指答疑释法,提供法律咨询。通过开展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义务解答村居民遇到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老人赡养、房屋拆迁、财产分割、遗产继承等法律问题。

  “调”是指调解析法,化解矛盾纠纷。协助司法所、村居委会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就地依法、依理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促进邻里和谐。

  “训”是指培训明法,提升能力素质。对基层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法律业务和技能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据介绍,2014年,北京市司法局在总结“法律服务村居行”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

  经过2014年的试点和2015年的固化推进,普遍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成为共识,顺利实现了“三个转型三个提升”,即村居结对律师向村居法律顾问的转型、律师志愿服务向政府购买服务的转型、律师流动不定服务向固定专人服务的转型。

  同时,北京市司法局将村居公益法律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项目,与市政府采购中心建立村居公益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资源库, 目前539家律所通过公开招投标进入资源库。各区择优确定律师事务所并与村(居)委会、律师事务所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

  村居法律顾问通过“定点式”、“入户式”、“网络式”、“会诊式”服务,走出了一条村居法律顾问普遍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的新路子,为构建北京市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两年来,村居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余万人次,举办法制讲座1万余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40余万份,代写法律文书1万1千余份,参与纠纷调解19000千余次,对调解员等人员开展培训2万6千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万余件,帮助村(居)委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九千余件,为村(居)委会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9千余条。(刘向智)


责任编辑:郭美宏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