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执着 让我们肃然起敬
——追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原副支队长、主检法医师刘溯玉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去做一名法医;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忍受这个职业所带来的艰辛与压力;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为自己所在的岗位殚精竭力,至死不渝。刘溯玉做到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他当之无愧,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政法战线的干警们砥砺前行。
“为了善良的人们不被伤害,为了那些等待正义来临的死者和亲人,即使每天面对的都是社会的阴暗面和血腥恐怖,即使不知道在哪一天倒在岗位上无法醒来,我,永不后悔。”这是刘溯玉曾说过的话。2015年4月7日,本该在家中继续养病的刘溯玉,在办公室研判案件时病情发作昏倒,同事们马上把他送医抢救。没想到,这一去,刘溯玉再也回不到他熟悉的实验室里。
他的生活 工作占了80%
三百六十行,95%以上的行业一辈子都不会和尸体、特别是高度腐败的尸体有过一次接触。那些高度腐烂的尸体,令人作呕的尸臭味,高强度的工作……让法医这个职业承受着旁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而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公安局主检法医刘溯玉,在法医这一行一干就是20年。
刘溯玉1995年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在刑侦法医这个岗位上工作的20年来,他没有请过一次假。接二连三的案子、死者家属焦急等待的公道、工作所承担的压力、自身对工作的责任和执着,使刘溯玉无论是遭受病痛还是面临死亡,都在工作岗位上坚守着。
在徒弟赵必峰眼里,“70后”所特有的吃苦耐劳、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时代烙印,都深深的刻在了师傅刘溯玉的身上,他的生活中,工作占了80%。
因为专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法医技术、缜密的逻辑思维、天生对案件现场的推理和还原能力,让刘溯玉成为单位里一个不可替代的能人。平日里,同事们都不叫他的名字,都叫他“刘三能”——特别能蹲、能爬、能闻臭。
2013年,“刘三能”被查出患上肝癌。从查出绝症到离世的21个月里,除了手术和住病房的3个月,其余的时间,刘溯玉始终坚持在岗位上。无论领导和同事们怎么劝说,他总是笑呵呵地回答,“心里放不下工作”。
2014年11月,东兴市教育西路公共厕所门口发生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被害人杨某被人打击头部重伤致死。由于缺乏证据,嫌疑人米某被抓获后一直缄口沉默,隐瞒真实身份,企图掩盖犯罪事实。
当时恰逢刘溯玉刚动完换肝手术,处于移植肝脏的排异高峰期,肝功能损害严重,全身多处都长起了巨大的水泡,刘溯玉疼得根本没办法起床。但他还是打电话通知技术人员将案件视频资料拷贝给他。由于双手也长满了水泡,拿不了鼠标,在观看视频资料时,他趴在床上叫妻子粟艳萍帮点击鼠标,将视频资料一帧一帧的梳理观察。最终,案件因刘溯玉发现的一个小细节而告破。
完美的法医 “不合格”的家人
对案件的执着追求,把工作做到极致,让刘溯玉成为了同事眼中的完美法医。但因为长期奋斗在一线,陪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刘溯玉又是一个“不合格”的家人,甚至为了工作,刘溯玉错过了见母亲的最后一面。
2012年,东兴市竹山码头发生一起特大恶性杀人案,震惊全国。案件发于荒郊野外,没有任何目击者,两死一伤,伤者重度昏迷,生死未卜,案情一时变得扑朔迷离。接案后,刘溯玉第一时间带上技术民警赶赴现场。但就在刘溯玉与同事们勘查现场时,接到了家里人打来的电话——母亲病危速回。在当时的情况下,刘溯玉根本没法走开,他强压痛苦,在电话里回复了三个字——走不开。就这样,刘溯玉错过了与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但这件事,他从来没跟任何人提起过。
由于“4·12”特大恶性杀人案案情重大,影响恶劣,公安机关急需尽快破案,将歹徒绳之于法。刘溯玉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尽快破案,他连续熬了5天5夜,回到实验室里又熬了7天7夜。最终,在他的带领下,刑事技术组利用DNA检测手段还原了整个犯罪现场,使毫无头绪的“4·12”特大恶性杀人案圆满告破。
案子破了,可母亲却永远地走了。“妈妈,对不起,我回来晚了。”母亲的葬礼上,刘溯玉亲手把母亲的所有首饰一件一件戴上。葬礼结束后,他很长一段时间都走不出来。
做儿子不合格,做丈夫,刘溯玉也是不称职的。
妻子粟艳萍是刘溯玉的小师妹。结婚16年以来,她最大的期望就是一家人能一块儿去旅行,就算只有一次也好。2007年,粟艳萍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她盼来了一家人难得的一次团聚,机票都买好了,粟艳萍想着接下来的温馨时刻就开心得不得了。但在临出发前,刘溯玉却接到通知:有案子!当时的刘溯玉,毫不犹豫地退了机票,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而妻子则独自带着女儿完成了那次旅行……
不仅是妻子,女儿的懂事也让刘溯玉觉得很亏欠。由于夫妻俩干的都是刑警,都很忙,孩子没有人照顾,刘溯玉与粟艳萍常把孩子送到岳父母家里去。有时孩子生病住院,都没时间照看。夫妻两人对女儿都是亏欠的,但对女儿来说,最大的一个遗憾,或许是没能再看看慈爱的父亲最后一眼。
生命的最后48小时 他仍心系工作
2015年4月7日,本该在家中养病的刘溯玉依然像往常一样,按时来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研判案件过程中,刘溯玉突然病情发作昏倒,当时的他扑在办公桌上,双眼紧闭,一动不动。同事们慌了,马上把他送医院抢救。
入院当天,防城港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桂宝东来到医院探望刘溯玉,聊了没几句,话题又被刘溯玉扯到工作上来。当时,已经极度虚弱的刘溯玉说, “最放心不下的是怎么让年轻人接上班,挑好法医这副重担……”
4月8日上午10时,港口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队长王旭辉和大队教导员、技术法医等几个民警去看望刘溯玉。当时的刘溯玉已经戴上氧气面罩,说话非常吃力。但见到王旭辉后,刘溯玉竟然还主动问起了不久前在蝴蝶岛发生的一起漂尸案。当他知道案件已经经过DNA数据库对比,找出死者身份并破了案时,他双眼放亮,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好消息就像强心剂,都这么个时候了,他想的仍是工作。”
4月8日下午,DNA实验室成员赵必峰与同事一起去看师傅。当时的刘溯玉已经开始神志不清,要听清楚他说什么,就要把耳朵贴得很近。当赵必峰把耳朵贴近后,听到刘溯玉断断续续的说着, “小赵啊,这个案就……这么定了。” 这些梦话胡话,都是工作上的话,在生命最危急的时刻,刘溯玉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职责,工作,几乎成为了他的本能和全部……
2015年4月8日23时43分,刘溯玉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妻子粟艳萍说,他走的时候很安详……
2015年10月27、28日,防城港市公安局受中国刑警学院邀请,组织报告团赴沈阳,为近3000名师生举办了两场刘溯玉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在报告会上,中国刑警学院将第一个“杰出校友”的荣誉追授给了刘溯玉同志。
为破解一个个死亡密码,为提升全市公安刑事技术的精确打击效果,刘溯玉20年来在特殊的岗位上日夜不息地工作,用年仅42岁的年轻生命,彻底诠释了什么叫无私、忘我、极度的敬业。在这个社会里,原来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种人,对工作的执着近乎痴迷,对人民的信念极尽忠诚,对社会的奉献毫无保留。刘溯玉的执着,让我们肃然起敬!(邹优健 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