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法英模潘少锋:枪林弹雨中走出的“外事110”

2016-05-23 10:35  来源:平安广西网

  枪林弹雨中走出的“外事110”

  ——记广西南宁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潘少锋

  2016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北社区居民发现,社区常来一位帅气的警官,一些在此居住的外国人找他办事,他都及时帮助解决。这位警官就是曾经冒着枪林弹雨在海地履行维和任务、身患肌无力重症仍顽强工作、被群众称为“外事110”的南宁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潘少锋。

  他从枪林弹雨中走来

  潘少锋的故事深植于南宁人心中,市民都为绿城有这样一位传奇式的警察而自豪。

  2004年2月,中国组建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时任南宁市公安局外事处民警的潘少锋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对外联络官,与124名队员奔赴海地任务区执行维和防暴任务。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区建在海地太子港局势最紧张的地区。防暴队执勤点附近天天有枪声,队员外出执行任务都要乘坐装甲车,荷枪实弹。任务艰巨,形势严峻,然而潘少锋总是迎难而上,临危不惧。

  有一次,4辆联合国维和警察的警车遭到非法武装埋伏袭击。接到求助后,潘少锋和战友驾驶装甲车迅速赶到现场。看到子弹雨点般地打在加拿大和贝宁防暴队的吉普车上,中国防暴队队员果断将装甲车开到吉普车前挡住子弹。潘少锋跳出装甲车,向受困的外国维和警察喊话,掩护他们转移到装甲车上。武装分子察觉后,把枪口瞄准潘少锋。潘少锋刚跳回装甲车,一梭重机枪子弹就打在他刚才站的位置。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场面,在潘少锋的维和工作中经常上演。

  2005年2月8日,太子港政府在广场举行大型庆祝活动。突然,一伙武装分子持枪朝无辜民众扫射。慌乱的人群四处奔逃,哭喊声一片。潘少锋不顾生命危险,钻出装甲车用扩音器向民众喊话,引导民众利用广场上的设施作掩体疏散撤离。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出色的表现得到了联合国海地特派团和当地民众的认可。2005年1月16日,联合国向潘少锋等125名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当年4月,公安部授予他们“中国维和警察荣誉章”。

  战胜“绝症”闯难关

  由于在海地维和期间长期超负荷工作,潘少锋经常出现低烧、四肢乏力、出虚汗的症状,有时连吞咽食物都困难。

  2005年5月,潘少锋圆满完成维和任务载誉回国。刚下飞机,他便全身瘫软,倒在了欢迎的人群中。

  经诊断,他患的是“重症肌无力”。目前,这种病的治愈率极低,有人甚至称之为“绝症”。面对残酷的现实,潘少锋很快调整好自己,振作起来,坚定信心,积极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潘少锋的病情明显好转了。他一边吃药一边休养,每天坚持锻炼。刚稍微恢复些体力,潘少锋就软磨硬泡地缠着领导,要求上班。身体不适合出外勤,他就主动提出编写《南宁市出入境基层培训手册》等材料,作为基层民警外管业务培训教材。

  2008年10月,在公安部领导的关怀和协调下,潘少锋到北京接受手术,手术很成功。在恢复期里,潘少锋又悄悄干了一件大事——他把法文版的《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手册》翻译成了中文。他说,自己得抓紧准备,等康复后再次执行维和任务。

  2009年2月,潘少锋身体基本康复,重返工作岗位。大家都说,潘少锋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事业的热爱创造了生命奇迹。

  勇于探索的“工作狂”

  潘少锋所在的三大队承担着对境外人员管理的职责。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在南宁召开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每年都有数十万名境外人员来南宁旅游、留学或从事经贸活动。而三大队的警力很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作为大队主要负责人,潘少锋一回到工作岗位,便扑在了工作上。

  为了把外国人管理工作落实到基层,潘少锋指导外国人居住较集中的派出所建立“社区外国人服务站”,在各主要高等院校建立“外国人高校服务站”,以便更好地服务和管理外国人和外国留学生。针对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东盟国家客商大量增多的情况,潘少锋组建了“南宁外事警务外语翻译人才库”,动员25名高校外语教师加入人才库,由出入境管理支队协调,随时为民警提供处理涉外案(事)件的翻译支持,使南宁出入境管理服务的工作语言范围覆盖到英、法、越、泰、缅、老、日、韩等9种语言,获得了外国客商的高度赞扬。

  “在工作上,他不曾停歇前行的步伐。”潘少锋的同事告诉记者。

  潘少锋喜欢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他带领外事民警推出“三主动、三坚持、五前移”出入境管理服务工作新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展现中国警察良好形象。

  “三主动”即是:主动对涉外宾馆酒店规范管理,主动与宾馆酒店建立每月例会制度,主动在旅馆业推广安装使用“境外人员证件识别仪”。

  “三坚持”即是:坚持通过网络等随时保持与涉外宾馆酒店的联系;坚持上门指导和服务,与55家大型宾馆酒店开展结对子送服务活动;坚持定期集中培训,分析涉外宾馆酒店遇到的问题案例。

  “五前移”即是:将出入境服务窗口前移,通过登陆出入境管理服务网站办证等,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证;信息化服务前移,开设“2891580”出入境管理服务热线电话和出入境管理QQ群、微信,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共享出入境信息;涉外案(事)件查处前移,使非法入境人员未进南宁就被提前堵截;涉外安保工作前移,外事安保警力提前上阵,对不稳定因素提前管控,确保大型活动平安;境外人员服务管理前移,建立首批境外人员高校服务站和社区服务站,让境外人员获得便捷的警务服务。

  最近,潘少锋还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做好社区外国人管理工作新课题。在外国人居住较多的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北社区摸索出一套“社区外管一二三”工作法,即通过在社区警务室建立一个科技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基层党政组织、依托小区物业公司,落实联管队伍、落实管理制度、落实奖罚机制,实现了社区实有外国人“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的管理目标。

  绿城的“外事110”

  “如果遇到困难,找潘准没错。”在绿城南宁,很多外国友人都知道潘少锋是个“外事110”。

  2012年9月,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马来西亚咖啡商人李先生忙于参展,没有意识到签证期限只剩一天了。情急之下,他找到潘少锋。潘少锋考虑到李先生若到出入境办证大厅申请签证延期,必定耽误布展和次日的开幕式。于是他当机立断,现场收集李先生的申请材料,返回办公室为其办好延签手续,并送证上门。李先生连声感谢,在场的客商都为此鼓起掌来。

  2013年5月的一天,潘少锋的手机响起。菲律宾游客Centina博士说,1985年他与妻子应邀来南宁金光农场传授菠萝培育技术,与一位南宁同事结下了深厚友谊,但后来失联了。这次故地重游,望能再度相聚。他慕名找到潘少锋。潘少锋听后,根据老人提供的姓名,一边请同事帮忙在公安机关人口信息中检索,一边驱车赶往金光农场实地寻访,终于在当天下午找到了Centina博士苦苦寻觅的黄甲秋先生。老友重逢激动万分。Centina博士紧紧握着潘少锋的手,连声道谢。(曾屹崧 李金萍 陈虹倩)


责任编辑:王淑静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