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法英模陈文:当一名法官,就要怀着一颗真诚为民的心
——记全国模范法官、柳州中院民一庭副庭长陈文
个头不高,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这就是全国模范法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陈文。1997年,她大学毕业进入法院工作至今,已看惯形形色色的人间悲喜,但她始终把每件案件都当成精品案件去办理,经过历练,她如今已成长为柳州市法院系统民事审判的专家型法官。
传递司法温暖 感受公平正义
“当一名法官,就要始终怀着一颗真诚为民的心,去办理每起案件,弘扬法治正能量。”陈文说,通过判案,传递给百姓司法温暖,感受到公平正义。
退休干部覃某与周某再婚十余年后闹离婚,一审法院判决两人离婚,夫妻共同财产住房判给男方,女方强烈不满,男方也不满意,双方都提出上诉,二审案件承办人是陈文。此后,周某隔三岔五询问案件处理情况,谈想法和理由;覃某则每周来找陈文反映情况,一坐就是半天。两位老人都要求陈文快点按自己的意愿判,否则就认为法院办案不公。
两位老人社会阅历、生活经验都比年轻的陈文丰富许多,如何秉公处理,让他们信服?陈文绞尽脑汁,坚持不懈做当事人的工作,连开三次庭,充当聆听者,认真记录老人的观点。庭内庭外做工作,为他们权衡利弊。最终成功说服双方,促成调解。履行调解协议后,周某握着陈文的手说:“辛苦你了,陈法官!”覃某则向陈文鞠躬:“感谢法院!感谢法官!”
在家庭纠纷案件中,法官办案旨在让家庭和谐、亲人和睦,这样公众才能体会到法律的尊严和人文关怀,体会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体会到国家法治的重要意义。
吴某驾车发生事故不幸去世,围绕吴某的遗产分配和债务承担问题,亲人反目,经历两场官司,各方在法庭上激烈争吵甚至拳脚相向。
为了寻找突破口和调解方案,陈文多次背靠背做当事人工作。时机成熟后,召集几家人面对面调解,从亲情出发,安抚平息当事人情绪,一一说明几家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利益和法律纠纷。几经努力,各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几家人之间的债务、交通事故赔偿、遗产继承等一揽子纠纷和谐解决。前来旁听的一位77岁高龄老人走到审判台前,与陈文握手道别,感谢陈文化解了他们的家族矛盾。
妙手断“骨头”案 既合法又合情
有人说:民事案件的当事人最“难缠”,审理民事案件受气多,又繁琐辛苦,民事案件是块难啃的“骨头”。但陈文认为,群众往往不会轻易走进法院,法官早点妥善处理案件,群众的烦心事就早一天消除,社会就多一点和谐稳定。处理民事纠纷,仅有法律知识不够,还必须找到当事双方利益诉求的焦点、平衡点,倾注心血,讲清法律规定,讲透情理,用专业、细心、合理的方式打动双方,就有可能成功化解这类“骨头”案。
陈文2013年担任民一庭副庭长以来,在十余批892件重大系列案中担任审判长,主办案件169件,签发案件1301件,审核发布上网文书1820件,所办案件数居全院中层领导干部第一。
陈文先后成功化解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村羊角屯因一家失火全屯烧光的35件财产损赔案;蒋礼昌等54件农民工劳动报酬案;川海房地产开发等3批122件商品房预售合同案等重大系列案。
在办理三江侗族自治县45名业主诉当地一房开商逾期交房违约金的二审案时,陈文及时总结、认真整理出近年来商品房买卖的法律知识和审判实例,积极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由于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严重,她五下三江,反复劝说,促成房开商定下初步赔偿标准。陈文逐一和45名业主沟通,协调每名业主与房开商之间的赔偿差异。最终,房开商代表提着近90万元现金来到法院,45名业主笑着排队领取调解书和赔偿款,双方皆大欢喜。
陈文注重依法审理,同时追求法、理、情的统一,努力赢得社会理解认同。让案件处理结果符合法律规定,符合道德规范和人之常情,符合社会提倡和宣扬的价值取向。
黄姓老人生前没有亲人奉养,但得到邻居李某长期照顾,黄某临终前与李某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要把遗产赠与李某。黄某过世后,“养女”邓某站出来争夺遗产。二审阶段,陈文围绕《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及继承人资格问题,全面认证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充分研究见证人制度和《收养法》颁布前的国家政策,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等。通过辩法析理,判决驳回邓某的诉讼请求,邓某最终服判息诉。
勇于开拓创新 连年屡建奇功
近年来,柳州中院成立了小额速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陈文担任组长。她积极探索小额速裁的特点和规律,完成了小额速裁专用法律文书、电子送达等“五项创新”,编撰了《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小额速裁指导手册》,将小额速裁向全市法院推广。目前,高结案率和高调撤率已成为各基层法院办理小额速裁案的突出特点,得到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充分肯定。她还以“和”为本,坚持调解纠纷,不断改进创新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总结出“四讲”调解模式:“讲时间、讲法理、讲对比、讲配合”,运用该模式成功调解多起案件,开创了调解案件新模式。
2011年,柳州中院创建了妇女儿童维权岗,陈文担任维权组组长。在陈文的努力和推动下,维权岗创新落实“岗位有专人值班、电话有专人接听、网站有专人回复、来访有专人记录、案件有专人负责、结果有专人反馈”的“六专”工作制度。组织开展案件回访、法制宣传活动,并与妇联等部门形成联动维权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同时开通网上在线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组织“送法进校园”和“百名女法官走基层”活动。涉及家庭矛盾的案件中,维权岗成员常到当事人家里开展调解和普法工作,与妇联等部门联动调解案件,维权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件赡养纠纷事例入选自治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事)例。维权岗被自治区高院和自治区妇联授予“自治区级妇女儿童维权岗”,还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柳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和“三八红旗集体”。
陈文也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妇女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全区政法队伍建设先进个人”“柳州市劳动模范”等逾30项荣誉,并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近两年来,担任民一庭副庭长的陈文,主办的案件数居全院中层副职第一,至今仍保持着一周开庭15次的全院最高记录。审结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文书制作规范,无一超审限。
成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2016年2月,陈文父亲突发重病住院治疗。为了不影响结案进度,陈文白天坚持开庭和签发案件,晚上才有时间到医院照顾父亲,回到家已是午夜时分……2016年2月6日上午,她开完庭回到办公室,刚打开手机,就发现家人一连打了她好几个电话,她回复时才得知是父亲病逝的噩耗……(赖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