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军,男,47岁,一级警督,现任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
战绩:仅在2015年,他参与组织指挥的多起毒品案成果斐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十名,缴获毒品20多千克。
荣誉:从警20多年,他一直奋战在缉毒一线,曾只身拎回“毒老大”,也曾带队连端赌窝,3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一把沾满鲜血的钥匙
“来,踩我身上。”身高1.85米、身材魁梧的刘力军,双手扶着墙弯下腰,让一名民警踩在他的身上,站上去观察院墙里面的情况。
2014年7月,荆州警方受命侦办一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得知嫌疑人潘某即将再次运毒的消息,刚做完肠息肉手术的刘力军,拔掉针管就赶往咸宁。潘某十分狡猾,将毒品藏于树化石内,通过物流公司运入建材厂,刘力军盯着他已有数月。为避免打草惊蛇,刘力军采取迂回战术,在建材厂院墙背后用人梯的方式悄然侦查。
“发现目标!”得知有关潘某的准确消息后,刘力军当场部署抓捕计划。待潘某驾车行至车流量较少的红绿灯路口时,刘力军驾车一个甩尾将车横在前面,后方民警再用一辆车抵住潘某的车尾。为了防止潘某强行驾车冲撞,刘力军快步下车,砸碎潘某驾驶室的车窗玻璃,将手伸进去准备拔掉车钥匙。
就在刘力军手握住车钥匙的一刻,潘某拼命挣扎,刘力军的手臂被碎玻璃割得鲜血直流,但他始终抓着钥匙不放,而且越抓越紧。这一幕完全镇住了潘某,他愣在座位上,放弃了反抗。
一条爬满蚂蟥的水沟
20年的缉毒生涯,刘力军一直保持着身上的一股倔劲,只要是他盯上的线索,没一个不弄个水落石出的。
2010年,刘力军从一起贩毒案中敏锐地发现了一条从云南到荆州乃至湖北多个地区的特大贩毒通道,公安部将此案列为毒品目标案件,由刘力军指挥侦办。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刘力军逐步摸清了以嫌疑人刘某为首的这一贩毒团伙的基本情况,决定将战线从荆州转移到云南边境,剑指刘某的老巢。
刘力军发现,每次刘某团伙运毒,至少安排3辆车交替掩护,第一辆为开路车,打探是否有警方设卡盘查;第二辆为运毒车,一有情况随时撤;第三辆为机动情况车,专门应对突发情况。而且,一条长达200多公里的必经道路上,到处都放有暗哨,不论白天黑夜,暗哨轮班把风,从不间断,只要有陌生人靠近就会被询问。
看着这一条条汇总的消息,刘力军头皮发麻:这个贩毒团伙不简单,反侦查能力极强,要想找到一个突破口非常困难,稍有差池可能导致整个行动功亏一篑,刘力军基本上每天都要调整侦查思路。
为了掌握更多的情况,刘力军选在凌晨只身上阵,悄悄潜入嫌疑人住的寨子附近,这一路没有路灯,伸手不见五指,只有远处的暗哨骑着摩托车来回游走,车灯一闪一闪。经过一路艰难地前行,距离嫌疑人住的寨子越来越近,就在相距只有数百米的时候,突然窜出几个人影,四周空旷找不到任何掩体,刘力军直接躺到道路旁的一条水沟,用水草盖住身体,本想等这几个人走远后再起身行动,可这几个人却一直在附近徘徊巡逻。
不一会儿,刘力军明显感觉到有什么东西爬到了自己的腿上,紧接着又爬到手上和脖子上。刘力军悄悄摸了摸,是蚂蟥,数量越来越多,刘力军纹丝不动,一直保持这个姿势长达近3个小时。借着那几个人换岗的空隙,刘力军成功撤出。过程虽艰辛,但刘力军终于摸清了贩毒团伙的行动规律,经过几番侦查,最终决定在一个道路收费站布控收网。
2010年6月28日凌晨,民警乔装成收费员,其他人员隐藏在旁边的香蕉林中。当第一辆开路车驶来后,由民警假扮的收费员收钱开票放行,顺顺利利地让第一辆车通过。
几分钟后,第二辆运毒车缓缓驶来,进入卡口后,“收费员”镇定地收钱开票。见时机成熟,刘力军点亮车灯,猛踩一脚油门,轮胎摩擦地面的刺耳声响起,车正好逼近停在运毒车的前方。
“不许动,我们是警察!”
一声充满着力量的呐喊,7个小组同步行动,一场跨区域、大兵团、多警种的战役成功打响。该案共查证贩毒网络成员50余人,缴获毒品共计103千克,创造了湖北省2010年缉毒之最。
一句敢于担当的承诺
“你们先吃!”“你们先休息!”熟知刘力军的人都知道,每次蹲点侦查,刘力军都把别人“赶”去吃饭、睡觉,自己总是熬到最后、熬到最晚。
每次面对类似堵车夹击等危险行动,刘力军经常说的两个字就是“我来”。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彰显着他特有的魅力,这是亲力亲为的感召,更是敢于担当的承诺。
刘力军说,作为指挥员,在保证案件顺利侦办的同时,一定要确保战友的安全。毒贩穷凶极恶,大多携藏枪械、组织严密,如果整个行动部署出现一点漏洞,将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宁愿自己多流血,不让战友冒风险。”刘力军说。
“刘队让人特别有安全感。”禁毒支队侦查员李年虎说,每次面对危险的时候,刘队往前一站,威猛的身躯就像一座大山,让整个队伍感觉特别安全,这种安全感让人踏实,让人绝对信任。
仅2015年,刘力军参与组织指挥的多起毒品案就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十名,缴获毒品20多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