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云南省保山市法院认真分析研判人民法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跟踪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紧紧抓住“大力提升司法公信力”这一引领法院工作全局的核心,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面推进“五化”建设,为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推进执法办案精准化。在保障稳定上精准,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好《刑法修正案(九)》,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等严重刑事犯罪,依法及时严惩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深化打击毒品犯罪,依法从严惩处职务犯罪,加大“酒驾”、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公共安全犯罪打击力度,促进公共安全持续向好。在服务发展上精准,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合同诈骗、信用卡犯罪,强化民间借贷预警,助推加强小额贷款、“P2P”互联网金融监管,依法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助推防范经济运行风险;突出审理好破产清算、兼并重组、城市建设、园区建设、电子商务、扶贫攻坚、旅游商贸、特色农业、环境保护等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类案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精准,持续开展“公开促公正、建设核心价值”主题活动,切实发挥司法活动在规范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重要作用,突出保护诚信、惩戒失信,促进诚信社会建设;突出弘扬正气、鞭挞丑恶,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突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促进法治保山建设。
推进司法惠民体系化。在利民上下功夫,加强司法调解特别是诉前调解,推动在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建立诉前调解机制,使更多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审理前得到满足;加强巡回审判,在全市49个无法庭乡镇建立定期巡回机制。在便民上下功夫,提档升级诉讼服务中心,拓展“一站式”服务事项及措施,形成线上线下“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新模式。在护民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好已有的司法救助措施,巩固惠民成果;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建立上下、左右的快速反应机制,让“老赖”无处藏身;充分利用最高院搭建的“总对总”查询系统、省高院搭建的“点对点”查询系统,对被执行人银行账户、其他财产予以实时查控;依法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加大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实现群众合法权益。
推进司法改革深入化。按照“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要求,打通司法公开“肠梗阻”,实现基层法院公开裁判文书常态化,实现审判流程信息、执行信息网上适时查询;全力调度执法办案,防止“立案难”问题反弹回潮;攻坚落实司法责任制,逐步形成承办法官、合议庭和审委会的办案主体责任;尽快建成《内外部人员过问案件信息专库》,严格执行记录、追责规定。
推进司法管理标准化。抓住“牛鼻子”,落实《“案号”编制、管理规定》和《案件信息业务标准》,做到“一案”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号”,“一案”一套标准化的“信息组合”,推动司法信息规范、共享、可用;抓牢“关键点”,以办案流程为“经线”,以各个环节的司法行为为“纬线”,对各个节点及司法行为进行全面规范,推动庭审评估、案件评查随机化、数字化、精细化。抓在“核心处”,规范院庭长、审委会委员、合议庭、承办法官、书记员、辅助人员等各类人员的岗位目标,做到权责明晰。
推进司法能力现代化。建设信息化3.0版,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更高水平的信息管理中心,为群众提供“司法公开日常、诉讼服务一体、法治宣传多样”的司法服务,为法官干警提供“使用便捷、业务协同、服务智能”的审判执行应用,为内部决策管理提供“数据集中、全程可视、管理精细、工作便利”的管理手段。(张丙海)